导读
人生而追求境界,也生而要工作(少数人例外)。倘若人生的境界没有工作的境界来作为加持,那么你所谓的一切境界都是虚无的空中楼阁,你无法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也无法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而人的工作境界,取决于你内心定义的深层次动机——你为什么而工作?
你为什么而工作?
相传山脚下准备建一座教堂,有三个石匠在干活。一天,有人走过去问他们在干什么?
这就是三个石匠的故事。
三种不同工作境界的定义,决定了十年后三种不同的人生境界。
人为何什么而工作?工作的动机在人们普遍的认知中,大致分为三大类:
为钱财而工作,生存所需,养家糊口,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但你拼尽全力吗?倘若纯粹的享乐,多数人又会觉得太过于肤浅!
为兴趣而工作,追求天性,兴致使然,但人这一辈子,有多少人可以按着自己的爱好来做事?
为使命而工作,为社会服务,追求人类的幸福,可是“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特蕾莎语)”,然而这样的人也只是少数?
实际上,工作的动机远比这三大类复杂多变,夹杂了各种衍生的因素。例如,工作为了给父母争气、为了还房贷,为了走向更高的权利等等。这些衍生的因素往往成了支配个体某个阶段的工作动机的主因。比如,某个员工白天上班懒散,无精打采,晚上在夜市摆摊却精力充沛,拼命吆喝,多挣点钱贴补家用。
坦白说,多数人都无法理性、确定性、一以贯性地定义自己为什么而工作。要么动机不纯,要么动机纠结复杂,游走于主客观的因素中,导致自己的工作成效不佳。有数据显示:
近60%的人(平庸者)在工作中缺乏自主性、责任心,需要用鞭子赶,只是在完成工作任务。
近20%的人(低值者)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牢骚满腹,敷衍了事,混一天算一天。
只有近20%的人(卓越者)积极主动,逼自己优秀一把,在做着“完美”的工作。
那么,追求人生境界(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你应该以何种工作境界来指引自己人生的航向,在忽左忽右,纠结多变的偏航中,不失去自己的人生坐标。
从良知走向未知,从未知走向灵知;从感恩走向潜能,从潜能走向超我,工作的三种境界:
第1种境界
工作是为了人道的良知,报以感恩!
这个阶段是为老板而工作,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底线的境界。
做底层员时,我也曾心里骂过老板,暗地里和私交要好的同事一起批斗老板,甚至回到家我也不放过他,向家人控诉他的不是……
等到自己管理过团队,与人一起创业过,身临其境体验其中的各种滋味,才真正意义上理解了什么叫“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祖训。
说实在的,老板真不是一般人干的活,就像父亲告诉我的那样:
命苦的人才去当老板,这样的人,是家里出了大凶大恶的风水!
这话迷信吗,就看你怎么理解?如果你细想来,客观事实就摆在那:
创业十个九个死!我曾经见过一个店铺,开业不到三周,倒闭了。
暂时活下来的企业,三年一道坎,七年一道弯!很多创业的老板熬过了三年,却迈不过七年的弯。
做大的企业容易张狂自大、目无法纪!2018年滴滴顺风车事件,直接把一个原本该走向伟大的企业给整残了,业务收缩,2019年企业开始裁员……
活得强大的企业高处不胜寒,不知道能活多久!马云只把企业的存活时间规划了102年。
还有的企业,老板跳楼的、蹲大狱的、跑路的、被绑架的,妻离子散的、儿子败家的……辛苦一辈子,到头来白忙活一场!
尤其是刚创业的一些老板,有的人压上了所有身家(此做法不妥),每天想的全是如何活下去的事,还得为下个月的租金、人员开支等等发愁,甚至连电费、马桶水这种鸡毛蒜皮的事都提到自己的嗓子眼上……
这么说吧,风险与收益成正比,老板看似多金,其实是世界上触碰“危险”最高的一种职业,一种熬遍了人世间所有苦难凶险的职业。
相比老板来要承受企业内外部的各种巨大心理压力,从普遍上来说员工的压力就小多了,容易多了。压力只局限于任务难度的挑战、加班熬夜,同事的竞争、勾心斗角,职位的晋升,薪酬涨幅等等。
而一旦发生最糟糕的情况,企业突然倒闭,从普遍上来说员工失去的只是工作、薪水,但还机会再找。
而老板呢,跳楼了,家破人亡;跑路了,东躲西藏,怕各路债主集结讨伐;进去了,在监狱里待着,失去了自由……
你说老板容易,还是你容易呢?所以才有雷军说的那话:老板都是孙子,当不好孙子的老板不是好老板。
例如,一次偶然的机会,老板带我这个不会喝酒的人去见世面。酒局上公司的一个土鳖大老板一个劲地向我的老板劝酒,为了以后里能够接到更多的业务,老板也是拼了,喝了一脸的铁青……
而我这个不会喝酒的人,也已经喝得迷迷糊糊,无救驾之能,只能眼睁睁看着在公司至高无上的老板,装孙子赔笑,喝着苦涩的酒,心里很不是滋味……
老话说得好:“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作为一名员工,拿老板的薪酬就得解决他教给你工作的难题!
但工作不是简单的价值交换,等值交换是一种责任,超值回报是一种感恩。
正如李白的一句诗: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心存良知的感恩,理解自己为人之人性,也要理解他人为人之人性,人也就意味着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物质和金钱,而不是给多少钱干多少活,甚至是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果。
因此,作为员工必须有些格局和胸怀,尤其是在当下面临倒闭潮、失业潮的形势下,请给养活你的老板多一点爱和包容,带着感恩老板的心态去工作,更加努力地创造出超越老板预期的价值,为企业赢得生存的时间空间和利润价值,你的职场生涯才会走得更长远,走向一个你未知的高度。
但你也得必须记住一点:员工既不能把老板对你的逼迫培养误解为剥削,又不能让你的感恩陷入到被真正的利用中(网友:紫竹的邻居),使得自己的身心受到巨大的伤害。
简而言之,以一颗感恩的心态为老板工作,同时感恩那些在工作中帮助过你的人,你的生活不会差到哪去!其实逻辑挺简单:
工作是人做的,做人先做事,作品=人品,人品=口碑,口碑=效应,效应=更美好的生活。
当然,黑心老板也不在少数,那么你怎么办呢?要么你走人,要么为了眼前的生计,暂时先忍着,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然后另谋高就。
第2种境界
工作是为了地道的未知,实现潜能!
工作为了良知的感恩是不够的,还得有未知的潜能。这个阶段是为自己工作,这是更高一级,实现自我的境界。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人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对未知抱以一颗好奇心,探索有限生命中的无限可能。
实现自我潜能,可以帮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也可以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但更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意义——人生而具有挑战性,这是人的生存特性之一。
因此,人们常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话虽然不完全合乎逻辑,但是对于很多事情来说就是如此。可是也如卢梭所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挑战性的另一极,是现实性;可能性的另一极,是现实性。
在现实困境中,人面对未知的虚无和不确定性,内心的恐惧衍生了畏惧。因此很多员工在面对有挑战性、有难度、不熟悉的工作任务时,心理第一反应是:
这个没有做过,我不会;这个难度太大了,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这种不自信、自卑,怕担责任,阻碍了自我潜能的突破。
例如,有个阶段团队人手不够,我打算招聘一个初级岗位帮助几个高级设计师完成一些常规性的辅助工作。
思来想去,虽然薪水成本不高,但增加一名人员,意味着工位、电脑、福利等一系列支出;与其这样,不如增加一名员工的工作量,给予合理的加薪,这样既可以降低公司的营运成本,又可以简化管理,毕竟队伍大了不好带。
A女孩是最合适的人选,工作并未满负荷,但她还是拒绝了我对她的工作调整。理由是她的专业技能是PS,而我要求她做的3D基础工作,看似简单但超出她的能力范围,认为自己空间感差,3D太难学了……
渐进策略,这事搁置了几天后,我再次找她谈话:“A,我把你工位调到BC的中间,安排这2个3D高手,每天轮流教你几招,一个月下来保证你学会,然后下一个月兑现涨薪……
一个月后对A来说,她之前认为有“难度”的工作任务,已经能够很好地胜任了,再过一个月后,当她拿到涨薪的工资条时,得意地笑了……
类似A这样的员工不在少数,内心对未知的恐惧设限了自我潜能的突破。然而更多的人则是陷入了内心“无知又不自知”的偏见中。
※例如,有人说:“我对自己的这份工作没有兴趣,只能先混着。”
事实上,只有少数人有幸可以按着自己的兴趣去工作,大多数人都没得选择。在你别无选择的时候,兴趣与否不重要,应不应该才是你真正的问题。
做好的当下工作,把它做到极致,这就是人生最好的选择。凡事精进,做着做着,有了成就感和来自他人的认同鼓励,责任感也会倍增,你的兴趣自然也就来了。而当你有了足够的资本时,你可以去按着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工作。
※又例如,有人说:“公司平台不行,我的工作能力怎么发挥。”
事实上,你可能是选错了平台,但更大的可能性不是公司平台不行,是你的能力不行。如果你能力行的话,一定可以找到比现在公司更好的平台。
※再例如,有人说:“我没有什么天赋,也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在哪,做什么都做不好。”
事实上,就像C罗说的:“我极具天赋,再多的天赋,没有努力也是一无是处!”天才堕落的例子比比皆是,而所谓的资质平平,不论是一万小时定律,还是刻意练习,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也不再少数。
但对于这个唯钱激励人心澎湃的时代,金钱已经成了设限员工自我突破潜能的最大障碍。
很多员工认为公司给我多少钱,我干多少活,生怕自己多干了;或是公司给的钱太少了,没有必要给老板那么拼命,给我涨薪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很显然,这种先得到后付出的思维方式,你当人精的老板傻吗?他也是这么想的。事实上,那些真正优秀卓越的员工是靠突破自我潜能,主动多干巧干,创造远远大于自身薪酬价值的工作,才能获得升职加薪。
类似以上种种借口,不论是哪一种,都可以找到很多逆向成功的案例。
多数人往往就是这样,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拒绝尝试自我潜能的突破。而人生一旦为自己设定了界限,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可能性在哪?还有多少可能性?
因此,人生不设限才有更多的可能性。而所谓的潜能,就是主动逼自己一把!
如果有人逼你去突破自己成长,不要有生怕自己多干了,你应该庆幸他在逼你更优秀,你要感恩他,这是你生命中的贵人。如果没有他逼你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简而言之,在工作中实现自我潜能的突破,不仅仅是为老板工作,而是为自己工作;为自己工作,意味着不断超越自己之前设定的工作目标,提高创造力和竞争力,在未来转化成更多的人生筹码——选择的机会和幸运对你的偏爱。
第3层境界
工作是为了天道的灵知,走向超我!
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良知的感恩,也不仅仅是为了未知的潜能,还有灵知的超我。
这个阶段是为万物的灵工作,这是最高等级、最高难度,堪称“极致完美”的终极境界。
稻盛和夫在《干法》这本书中这样写道:我曾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中听过一位修建神社的木匠师傅的话,很受感动。他说:
树木里宿着生命。工作时必须倾听这生命发出的呼声—在使用千年树龄的木料时,我们工作的精湛必须经得起千年日月的考验。
这位修建神社的木匠师傅的话正好诠释了《庄子·齐物论》所言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内涵,他把工作技能、灵魂信仰与万物宇宙融合在一体,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正如任正非所言:感知自己的渺小,行为才开始伟大!
在木匠师傅的世界里,时间、空间和人间已经融为一体。他用自己精湛的工作诠释了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然自然”的内涵。生命的终极意义是在工作中获取灵性的感应,穿越时空的限制与万物的灵进行一场对话,让自己与天地一色,浑然一体。
这种无我、忘我、超我的工作状态,是最顶级的打工者,也是无冕之王——员工既是老板,老板既是员工。就像《大国工匠》里的那些人,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每个人都能获得“不是老板胜似老板”的待遇,不少人成为老板争抢的“超级人才”。
然而,灵知的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企及,能做到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天性使然的人;另一种是努力到极致,有着人生丰富体验、深刻感悟的人。但只要你“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简而言之,对万物的灵抱以一颗敬畏心,人才能真正走向人性所渴求的终极理想——自由、心智、创造和爱的归宿,走向我心即宇宙的境界。
结束语
借用北岛的一句话,“执着于理想,纯粹于当下”,这就是对工作境界最美好的诠释!怀揣感恩,探索潜能,然后奔跑在灵性的路上去实现超我,以一个觉醒的灵性去唤醒令一个灵性的“复苏”,这就是当下最好的纯粹!
创意、创造、创新、”自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