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幼儿园里的“幼小衔接教育”,被“炒”的沸沸扬扬,搞得家长紧张万分、幼儿老师也左右为难!
我们认为 之所以幼儿园没有统一的教材书,是因为幼儿教育应该唤醒孩子的本性和个性,随之发挥孩子的潜能。
给孩子提供宽松的环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得其所”,是庄子的教育观,传承了两千多年。
给孩子们“自得”的自由,他们会在三岁做三岁能做的事、在五岁做五岁能做的事,那么到了六岁,自然就会做六岁能做的事,看看孩子们成长中那些重要技能(站立走路、开口说话、思考问题…)概莫如此。
所以,我们慢成长幼儿园坚持:鼓励孩子们三岁做三岁该做的事、五岁做五岁该做的事,不会在五岁去做六岁(甚至七岁)该做的事,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不拔苗助长,才能走的更远更健康!
最近我在向日葵班跟班,这个班有一多半即将上小学的大孩子,在我看来他们绝大多数已经具备了正常入学的素质和能力,即使他们还没有“学会那么多汉字和拼音、数学”,也无妨,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倾听能力、集体意识、复述能力、读写保障能力(平衡感)、数字敏感期、认真做完一件事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开放的情感和交往兴趣、时间观念(每天早晨八点都能按时入园 /涂鸦时能画出钟表)。
略举一二 ……
这是一个六岁幼儿写的数字1到33,大家不要笑,是在涂鸦时间“画”出来的数字,我正好在现场,经过他的同意我拍了照,他很高兴!
这里面有两点:一:这是真正的孩子到了数字敏感期,自己写出来的数字,还有镜像数字(反字);二:认真汇总大量的幼儿涂鸦数字,会发现 远古的20进位制在人们的意识里的遗存迹象。(下面是另外一个孩子的,他已经上三年级,很全面 优秀)
这个向日葵班的孩子叫张雨曦,有家长会纳闷:六岁孩子只能写出这样的数字,家长不着急吗?!我想不会的,因为雨曦的哥哥俊曦就是我们幼儿园毕业生,已经是二年级学生了,年前奶奶告诉我说“俊曦语文考了95.数学94 ,而且现在他很爱读课外书!” 哈哈…… 这就叫更健康的学习状态。
看看这个孩子的精神状态吧……
自己编制的长围脖
像这样的家庭,老大毕业了老二接着上慢成长,我们园里很多很多。
在孩子们上学前,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到了小学后的读写能力,于是会提前让孩子认读、写字,一旦时机或数量掌握不好,就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这样的压力会在很多孩子刚刚进入青春期时(小学高年级)表现为厌学或失去读写兴趣。 大家可以留意身边朋友们的孩子是否有此现象? 应该有很多。
那么孩子的读写能力如何保障呢?是不是非要在读、写上提前准备呢?不一定! 有句俗话“功夫在诗外”,读写是一项复杂的大脑功能,根据神经学家研究发现,平衡感对幼儿的读写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幼儿园里只要孩子的平衡感发展好了,到了小学,他的读写能力就会正常发挥!
关于孩子们的平衡感发展的表现,之前我们交流的很多了:通过身体活动、运动,通过涂鸦画都可以观察,最近我在积木自由活动时发现了一个幼儿通过积木活动表现出了良好的平衡感发展……
还有,孩子们经过几年的身体发展,逐渐地能自如地运用身体了,尤其是四肢、以及四肢和心 脑的配合,这样的状态也是心灵活动(如 学习)之必需的。 在幼儿园里认真的参加很平常的一个工作,并完整的积极的做好它,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活即教育、身心一体!
之所以我们不主张在五六岁时,更多的把精力放在认知上,是因为这个年纪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让孩子们去经验:比如,情感发展与交往技能、规范和集体意识、时间观念、倾听与复述能力、想象的机会和自由、自由创造的空间和时间…… 我们相信如果没有这些能力和意识的加持,即使掌握了很多知识,学习之途也不会顺畅,成才之路也不会平稳。
孩子们的这些品质或意识,不像认知那样能够量化、很明显看出来,而且培养起来还慢,但是,却是学前教育里的重中之重,我们坚信只要家长朋友们信任,我们愿意陪伴孩子们默默耕耘、静静守护!
远见需要勇气,勇气来自信任与自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