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
CerebroSpinal fluid
脑脊液、或脑脊髓液,是指充满在脑和脊髓里外的透明体液。
脑脊液的主要作用,是作为机械性的缓冲垫,对脑和脊髓实施保护作用。
正常成年人的脑脊液,总量为90~200mL。约20%的脑脊液包含在脑室中,其余80%的,包含在颅内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中。
正常人的脑脊液的产生速度,约为20mL/小时。
脑脊液产生与流动
脑脊液,由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的脉络丛产生,在蛛网膜下腔内循环。
脉络丛,是由血管和软脑膜一起突入脑室、而形成,本质上就是位于疏松结缔组织基质中的、含毛细血管的叶状绒毛,那些称为脉络膜上皮的一层特化室管膜细胞层,覆在这些绒毛上。
脑脊液,从侧脑室、经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然后经由大脑水管流入第四脑室。此后,脑脊液穿过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和外侧孔,流入脑底部的蛛网膜下腔,然后向上、流经大脑半球的凸面,向下、流经脊髓全长。
脑脊液,被位于颅内静脉窦沿线的、及脊神经根周围的、蛛网膜绒毛重吸收。
每个蛛网膜绒毛起到一个单向阀的作用,只允许脑脊液单向流入血液。蛛网膜绒毛和静脉窦,被紧密连接着的内皮细胞分隔开。
在正常情况下,蛛网膜绒毛可允许直径7.5μm以下的微粒,从脑脊液进入血液。
脂溶性分子、或药物,可轻易穿过血管内皮、和脉络丛上皮,扩散进入组织间液和脑脊液。相比之下,带电荷的分子,通常需要主动运输来进入脑脊液。
脑脊髓外脑膜淋巴管
除了这些经典的转运机制之外,新的研究还证明了涉及脑脊液和溶质,在整个脑脊髓中移动的其他途径的存在。
这是个位于脑脊髓实质内的、血管周围通路。这个通路能将大脑中的溶质转运清除到脑脊液、和脑脊髓外的脑膜淋巴管中,从而最终实现将脑脊液中的溶质转运进入全身的血管系统内。现在发现,这个淋巴管与硬脑膜窦关系非常密切。 硬膜相关淋巴管的发现,与长期认为的脑膜淋巴管缺失的概念相反。然而,这些淋巴途径在清除间质内和脑脊液内溶质中的作用,尚在进一步探索中。
脑脊液压力
对于大多数健康人,脑脊液的分泌和重吸收始终保持平衡,从而维持脑脊液内的压力小于15cmH2O。
正常人的脑脊液压力约为6~25cmH2O,正常脑脊液压力的上限应为20cmH2O。
颅内压增高,会导致大脑和脑干向侧方、向下和向后移动,从而形成扣带回疝、颞叶钩回疝、或小脑扁桃体疝;这些脑组织的移位,可能造成患者呼吸抑制、昏迷、死亡。
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是指将脑和脑脊液、与血液分隔开的屏障系统,可防止血液中的物质、经简单扩散进入了脑脊液或脑。
实际上存在两道屏障: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两道屏障均可将脑脊髓与血液系统分隔开,并影响着脑内组织间液和脑脊液的成分。
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控制着脑内组织间液的成分。
解剖基础是脑脊髓内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还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其突起以重叠覆盖的形式,终止于毛细血管壁上。
分子量小于400~600道尔顿的脂溶性小分子,可顺利通过血-脑屏障。相反,很多药物和其他小分子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血-脑脊液屏障
血-脑脊液屏障,控制着脑脊液的成分。血-脑脊液屏障由脉络丛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形成。
脑-脑脊液屏障
软脑膜中还存在脑-脑脊液屏障。一层连续的星形胶质细胞,覆盖在软脑膜细胞的基底膜上。这些星形胶质细胞被缝隙连接分隔开,从而影响脑脊液的成分进入脑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