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非常通透的话:“懂事是一种变形的恐惧,本质上是在说:"我不敢向外界要求什么,我只能要求自己。"”
懂事,在大众眼中是一种令人称赞的品质。
懂事的孩子善解人意,能理解父母的艰辛,在学校里乖巧听话,不给老师添乱,在人际交往中也尽量不给他人带来麻烦。
可深入探究,懂事的本质却藏着一种令人揪心的真相:它是一种变形的恐惧。
这种恐惧体现为“我不敢向外界要求什么,我只能要求自己”。
就拿家庭场景来说,有些孩子看到父母整日为家庭生计忙碌操劳,即便自己对某样东西充满渴望,也不敢向父母提出要求。
例如看到小伙伴都有崭新的文具或者漂亮的衣服,自己心里羡慕得很,但一想到父母挣钱的不易,就把想法默默咽下,还告诉自己:“我不能要,我得懂事。”
这种懂事的背后,是孩子对给父母增添负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一个小要求会让父母的压力更大或者让他们失望。
懂事的人常常把自己的需求放到最后,不断压抑自我。
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自我价值感的迷失。
他们习惯用迎合他人期待来获取认可,而非从自身的需求和感受出发。
在朋友关系里,就有这样的情况。有些朋友特别懂事,总是在聚会或者活动中迁就他人的喜好和安排。
即使自己对某些安排并不满意,也不会提出异议。
他们担心一旦表达不同意见,就会被朋友认为是难相处或者不合群。
这样的朋友在不断压抑自己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对自己喜好和价值的正确判断。
他们觉得只有顺应他人的想法,自己才是被认可的,而忽略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本身也是有价值的。
我们并非要否定懂事这一品质,而是要洞悉其中潜藏的问题,并且努力打破这种变形的恐惧带来的禁锢。
从心理学角度看,长期压抑自身需求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我们需要勇敢面对自己的需求,学会向外界表达。
这不是一种自私的表现,而是健康的自我成长方式。
比如在一段友情中,如果总是一方一味地懂事迁就另一方,这段友情往往是失衡的。
只有双方都能坦诚地说出自己的需求和想法,才能构建起真正平等、健康的友谊。
故而,懂事,看似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可本质上也许是一种变形的恐惧。
这种恐惧使人们不敢向外界提出要求,只能不断苛求自己。这会导致自我压抑和自我价值感的迷失。
现实之中,我们应当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努力打破懂事背后的枷锁,勇敢地追寻自己的真实需求,在照顾他人和关注自我之间寻求平衡,从而实现健康的心理成长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