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拼到最后,拼的是内存
一阵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我坐在公园长椅上,看着前方涌动的人流,不禁陷入了沉思。这漫漫的职场路,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者,都曾历经崩溃和焦虑的时刻。
正如梁永安教授所说,今天工作的苦楚,不再是身体的辛劳,而是精神上的孤独与茫然。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提升内在的力量,从容面对工作中的种种消耗和困顾呢?
01
增加情绪容量,装得下所有的喜怒哀乐
财经作家马里奥曾提出“情绪容量”的概念。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情绪容量。当容量满溢时,负面情绪就会爆发,给人带来伤害。所以,不断增加情绪容量,就能在工作中保持平和的心态。
广告人赵南瓜就分享过自己的经历:他忙了几个月策划一个项目,结果刚提交老板就否决了,还批评他工作不用心。赵南瓜当时情绪崩溃,既委屈又愤怒,打算立刻回邮件进行辩解。
但是冷静下来后,他明白老板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辩解。于是他放弃了原邮件内容,仅回复会反思问题并尽快整改。后来他调整了方案,不仅成功通过,还获得了公司嘉奖。
一个成熟的人,应具备足够的情绪容量,才能在领导批评、同事误解等情况下保持平和。
你装得下所有喜怒哀乐,就能淡定面对,并集中精力解决问题。正如毕淑敏所说,一个人盛得下喜怒,自然就能产生力量。
请养成每天反思的习惯,不断提升情绪容量,你才能在职场中不被情绪牵着走。
02
升级认知,拓宽视野看更大的世界
曾看过一个发人深省的图片:一个囚徒被锁在牢笼里,艰难地想用树枝勾住面包,却没有注意到一旁的钥匙可以打开牢门。
工作中也有许多人视野狭隘,只看到眼前的小利益,而看不到长远发展的可能性。
知名大V雾满拦江就指出,认知不足的人,只看到毫无意义的东西,拼命追求,却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
那么我们该如何拓宽视野,提升认知内存呢?
刘同是个很好的启示。刚进电视台工作时,他每天工作15个小时,而其他人只工作6个小时。刘同一开始觉得自己太傻,为什么要这么拼。
但是朋友给了他不一样的建议:你做的越多,得到的锻炼就更多,这是在抢夺别人的成长机会。
刘同恍然大悟,从此一心扑在工作上。几年后,同期入职的人还原地打转,而他已晋升为公司副总裁。
正如《跃迁》所说,高手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们的视野更宽广,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我们要不断突破认知局限,像钻木取火般增长认知,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实现跃迁成长。选择决定命运,认知决定选择,请全力开拓视野,你才能看到更多成长的可能性。
03
拓宽格局,用善意滋养职场关系
稻盛和夫曾用“一壶水”比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别人需要时,你递去一壶水,给予帮助;当你有难处时,他们也会回报你。他认为,以利他之心对待人生,能增强成就感与幸福感,最终善意都会回馈自己。
成杰就讲过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位商人为了让自己经营的街区繁荣,不仅给对手店铺提供建议,还主动购买路灯装在街道两旁。虽然合伙人不理解,但当客流量增加后,他的生意也比从前翻了一番。
《道德经》云:“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当你用宽广的格局对待他人时,得到的将远超你的投入。
很多时候,与其让路堵死在自私的墙壁上,不如用善意打通。请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多思考如何让大家都能受益。
相信你的善意终会造福自己,因为成全别人的过程,也是不断成就自己的过程。活出高远的格局,必会收获广袤的善缘。
04
不断提升内存容量,才能在职场中不被消耗
扎克伯格用一个比喻说明了成功的原因:人生就像一块硬盘,空间越大就能容纳越多东西,完成更多成就。
同理,我们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存容量,包括情绪容量、认知容量与格局容量,才能在职场中不被消耗,努力成长。
培养这些“内存”,需要我们每天在工作和生活中下苦功夫。增加情绪容量,需要我们时时自省,修炼心态;提升认知需要我们持续学习,拓宽视野;建立宽广格局需要我们用善意对待每一个人。
不要等到老来才后悔今日;从现在开始积累内力,你才能在职场中不被消耗。相信只要努力修炼,我们都能成为内外兼备的强者。
夕阳下,行人三三两两地离开公园。我也应起身回家了。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还需不断提升内在力量,才能从容面对职场中的种种难题。让我们共勉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