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宁波路9号,一幢普通的民居,100年之前,一家银行在这儿开业,他只有7万元的资本,在当时的银行界毫不起眼,但就是这家小银行创造了近代中国商业银行的一连串第一,而他的所有者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最优秀的银行家。这个人,就是陈光甫。
陈光甫1881年出生于一个江苏的商人世家,年轻时代赴美留学,专攻商业。1909年,陈光甫从著名的沃顿商学院毕业,回国后先后在江苏银行、中国银行担任要钱。当时随着两次投资工业热潮的出现,中国的民族工业已经是初具规模,对资金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而当时的中国银行业却被外资银行和官办银行所垄断。
官办银行的经营是依附于权贵阶层,对于民间的零散资本,他们不信,而外资银行对于中国民族工业也大都是采取挤压和歧视的政策,普通百姓对他们来讲都是不值一提的小生意。陈光甫看到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潜力,这是一个从未被同行们留意过的宝藏,他决定自立门户,开办一家面对中国民族企业和普通百姓的银行。
1915年的6月2号,上海宁波路9号逛起了一块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招牌,后来被称作上海银行。这间银行实际资本额只有7万多元,而当时大多数银行的资本额都在一百万左右,它一露面就被上海滩的金融大佬们讥讽为小小银行。陈光甫没有把这种讥笑放在心上,因为他的银行做的就是小的生意。
为了吸引普通老百姓的光顾,陈光甫打出的一元开户的广告,这在当时的中国银行界闻所未闻,陈光甫的同行都嘲笑他是异想天开,而一般的民众也觉得难以置信,在他们看来,银行都是为有钱人开的。1915年夏季的一天,一位不速之客走进上海银行的营业厅,他要求花100元开设100个账户,当他的要求被满足之后,一元开户的服务才不再被视作一个玩笑,大家都认识到一元开户不是一个噱头,它的背后是现代商业银行为大众服务的经营理念。
从此之后,草根阶层的积蓄开始源源不断的流入上海银行,虽然这些存款单笔来看都微不足道,但是陈光甫做的就是聚少成多的生意。上海银行开业当年,储蓄额就达到57万元,两年之后就达到200万元,1919年达到616万元,这在江浙当地已经是小有规模。
除了一元开户之外,陈光甫还开创的零存整取、存本取息,定活两便等等专为便利民众服务的新型储蓄方式,陈光甫亲自到学校工程开办学生储蓄,教育储蓄和职工储蓄,这些在当年的中国银行间都属于闻所未闻之举。而这些创新也让小小的上海银行迅速的壮大起来,大量的民间资金汇集于此,为陈光甫支持民营企业积累了大量资本。
1934年,荣氏家族的申新七厂所借汇丰银行一百万贷款到期,因为资金周转问题,荣氏家族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这就意味着申新七厂将会被汇丰银行吞并。此时,已经握有雄厚资本的陈光甫挺身而出,他认为纱厂的资产远大于负债,经营也很好,只是暂时的资金紧张。于是,他联合几家华商银行贷款给申新七厂清偿了汇丰的贷款。陈光甫的仗义出手,不仅帮助荣家保住了申新纱厂,还使得荣氏家族成为他的一个大客户,更重要的是,为上海银行赢得了更加广泛的信誉和资金。
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上海银行总资产超过两亿元,分行超过100家,在全国的储户达到157000多人,按照当时的人口计算,每3000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在上海银行开户。
20年前最穷酸的那个小小银行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银行,陈光甫的成功引发了同业者的群起效仿,中国银行业风气为之一变,以服务大众为经营宗旨的民营商业银行迅速崛起,而作为中国现代商业银行的开拓者,终身服务银行业的陈光甫也被誉为中国最优秀的银行家。
在中国金融行业的草创时代,陈光甫以专业化的金融创新和服务意识代理中国的银行业融入了现代经济社会。人争近利,我图远功;人嫌细微,我宁繁琐。这是陈光福被上海银行订立的经营原则,其精髓则是对资本一视同仁的开放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