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要抓住幸福真的很难。因为幸福是抓不住的,幸福需要静心感受。
大部分人的终极目标都是让自己更幸福,很多的学者都在研究影响人幸福的因素,我们找了许多的因素,调查了大量的人群,做了各种实验,用统计学的方法做因素分析、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年龄、学历、职业、收入、婚姻、户籍、健康水平等都对幸福感有影响,但却至今没有让人说服的结论。很多人说,宗教信仰是可以让人有幸福的,可惜的是,宗教信仰无从衡量,无法数字化;也被科学主义者所不屑。
今天的年轻人都接受着无神论的教育,我也是一样,对宗教有着天然的抵触。当我足够强大的时候,足够有力量的时候,我才敢尝试着去了解它。宗教为什么那么有吸引力?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宗教可以让人静心。当然,除了宗教还有其他的途径也可以让我们静心。当人们静心下来,才真正能感受到幸福。幸福原本就很难被测量,它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一种知觉,很难被评价、被总结。说自己幸福的人不一定真的幸福,幸福的人不一定会告诉别人,幸福是一种体验,更多的时候只可意会无法言传。

为什么宗教可以收拢贫苦大众,又可以收罗成功才子?我认为人们信耶稣,并非一定相信宇宙存在着这神灵,而是耶稣代表着一种普世哲学,它可以给我们解答疑惑、行为指引、人生寄托;所有的学说理论、哲学思想都具有这样的功能,当我们感受被理解、我们的疑问被解开、我们的行为有了指引、我们有了生活的意义,我们的心就可以安定。心得以安定,才能体验到幸福。
我是个非常敏感的人,就像一只特别警觉的青蛙,稍有动静,就立马行动,保护自己;和我一样的人应该很多,为什么?因为看看,我们这个过度行动的社会,看看我们焦躁的言论,就知道,我们是多么地追求结果。即使在毫无危险的时候,我们也常常居安思危,无法静心体会当下的感受。
很多人以为,幸福就是一直体验到满足、富有、舒适、愉悦的感受;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幸福应该是我们真实地体会到七情六欲、五官感受。例如,我们吃到的美食,真实地体会它带来的各种身体反应,这就是幸福,而如果我们急于为它拍照的那一刻,我们已经不和美食呆在一起了。
多年的学习之路,让我有幸接触到一种既不必信仰宗教,又可以练习静心的方法,那就是正念练习,虽然我练习不深,但我真实受益。
静能生智慧,其实人头脑清晰的时候都是通情达理的,人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为,大多因为心烦意乱。在最初的心理辅导过程中,我总是很崇尚目标的达成,我总想着按教科书的对话和指导技术去解决学生的问题,当学生的反应不如预期的时候,我总是焦急不安,怎么不按套路来的?人容易有太多的预设和期待,所以很难或者很不习惯接纳当下。当我的心越来越静的时候,我发现根本不需要那么多话,不需要那么指导,但我却更清晰问题出哪里,对咨询越有把握。

幸福确实很难,而且我们追得越快,幸福似乎也跑得越快;幸福有时候又很容易,只要我静心下来,它就在身边,不远不近,你不必想抓住它,因为抓不住。
安静地停下来,看看,你有这份感受力吗?

作者:李惠娟,教育心理学硕士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10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