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散文想法
与自己约会第567天。吴熙娟叙事督导第一课作业

与自己约会第567天。吴熙娟叙事督导第一课作业

作者: 小学心理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0-03-22 21:28 被阅读0次

【家庭作业】

1. 你的原生家庭和你的组成家庭和多元文化的关系可能是什么,带给你的反思是什么。


原生家庭中爸爸来自贫农家庭,妈妈是来自富农家庭,对金钱态度,妈妈大方,勇于分享,乐于分享,重视情感大于金钱。头脑子更为灵活。爸爸对金钱相对节约,能不花钱就不花,更愿意把钱存起来。他们都勤奋去赚钱。

爸爸更看重吃,有莱,粥,馒头,他就喜欢。我也如此。细嚼慢咽好好吃饭。也觉得每一顿饭里面有菜有粥,有馒头也很幸福。

妈妈对吃饭而不讲究。

原生家庭中,在情绪上,妈妈易愤怒,焦躁,在家里习惯指责,要求,批评。对外,则热情,体贴,爱表扬人,给别人带去鼓励。可能是妈妈这一点像姥姥吧。姥姥印象中在家里也是一个比较容易愤怒的人。习惯指责要求和批评,但在外面好像有威信,很有能力,还是妇女干部。妈妈的姥爷被批判抄家。妈妈的爸爸是过继来的,也易恐惧愤怒。所以妈妈易恐惧愤怒,却又隐忍,保护自己,以求生存。

爸爸五兄弟中最小,奶奶脾气温顺,爷爷在街上总被人嘲讽却隐忍不发,爸爸脾性也比较温顺,可能小时候奶奶脾气温柔,可能虽因孩子多但被忽视,但却有了更多自由自在探索机会,所以虽贫但脾性好,相对放松,享受当下。但也有更多隐忍,面对与我妈冲突,许多隐忍,后突然爆发,不再妥协。

这一点似乎很像公公,婆婆说公公也是这样的,平常不吱声,一吱声的时候便是大爆发。

在情绪的方面,父母身体力行,影响到我的是妈妈的愤怒,爸爸的隐忍委屈,我妈对于爸爸没有特别有本事的失望。所以我也经常有的情绪体验是愤怒隐忍,委屈,失望。

那这就是吴老师说的在性别方面的差异吧,妈妈期待着爸爸可以也赚大钱,有大本领,爸爸期望着,妈妈在家里面收拾的很温馨,做的饭有菜有粥有馒头。

妈妈和爸爸在阶层上,在饮食上,在性别角色的期待上,你有着这样那样的差异,给他们带来了争吵。小的时候记得他们吵架,大都是因为吃饭,我妈说我爸没有本事。我爸说我妈做的不够好。对娘家付出太多。

教育孩子的理念上也不同吧。我爸爸比较温和。妈妈脾气暴躁,容易动手打我们,爸爸因此吵架。

写到这儿发现对于养育孩子最重要的不是说吃什么喝什么的营养,而是带给孩子怎么样的情绪体验,在精神上的养育。思维方式方面的养育。

希望对我家儿子陪伴的时候,可以带给他积极的情绪体验,让他体验到更多的快乐,放松,被允许被支持和鼓励。从自己做起,然后再这样对老公对宝宝。

我和我家先生的差异也是如此吧。他似乎和他爸和我爸有点像。在脾性方面不太喜欢表达,比较隐忍,一旦爆发,便天翻地覆。希望我有更多的机会去倾听他的声音。

而对于愤怒委屈,隐忍失望这些情绪,我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到,避免遗传给我的儿子。

先从鼓励自己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开始吧。

现在我的家庭是和公婆同住,我们有着年龄的差异。我是北方老公是南方,所以有南北的差异,饮食习惯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现在能看见的是公婆处于更多的自我保护的状态。所以在陪伴我儿子的过程中也给孩子更多的保护,在我看来却成了一种限制,给宝宝带来了恐惧感。

而不同文化地域的影响,可能提醒我多去尊重公婆的这种思维方式吧。

同时我们又属于新上海人,又有着移民方面的差异吧。作为新上海人要适应这个新的城市,需要更加的努力,需要去融入当地的口音,说上海话,记得我刚到上海的时候去学过一阵子,现在也不会说,但能听得懂一些这种口音上的差异,让我对这个融入新城市有一些自卑。

现在的我,面临着与公婆差异:饮食,教育观,思维方式,卫生习惯,开窗习惯。

通过学习,更为接纳吧。

2. 这些多元文化的元素对于你去陪伴不同的家庭和关系,你觉得会打开怎样的对话空间和可能性。

会帮助我去引导来访者发现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比如说年龄,年代移民,教育,健康嗯,所带来的差异并不是因为敌对或者是斗争,而是因为立场的不同。

让我更具有好奇心,放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见解。

去帮助来访者看到更多元更深更丰富的世界。

有些明白要带着一颗好奇之心的原因了,因为这么多差异的存在,只有放下一些预设,去好奇,才能够真正的看到一颗完整的树木,而不是从一个侧面看到的一个片段。

但是呢,去带着来访者看到这些差异的时候的前提是先让来访者看到这些差异,从而使得自己与别人不同,从而使来访者更多的去接纳自己,而不是去压缩贬值贬低否定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自己约会第567天。吴熙娟叙事督导第一课作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cm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