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春分,读佛经。
自去年夏天,开始真正用心读起佛经。
虽然在这个多元崇拜的地方,从小就被熏陶对神佛虔敬,也有将近30年时间每年都会跟着母亲去佛寺几次;这些年外出行走,也到过许多佛寺,但虔敬之余,总觉得自己一直在门外,与教义隔着一层厚厚的面纱。
每次在佛寺的礼佛仪式中,自己在众多信众中,口不能诵,动作又跟不上,总是显得那么另类,所以当大家礼佛时,经常跑到后山上,看香烟缭绕,听读诵声声,望着掩映在山林中的佛寺,内心很安宁,思绪飘得很远。
或许,当某件事情成为常识时,倒不想去追根溯源了。每每母亲她们礼佛时,自己都会溜到山上,母亲也从不要求自己一定要呆着大殿一同礼佛,而是仪式结束之后会找我下去。经常在这种时候,就知道自己某一天肯定会好好弄明白一些佛理。
尽管在大学时,在那个想了解一切的年龄里,已经看过一些介绍三大宗教的书,那时倒是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花了更多的时间,或许作为知识性的了解,好像觉得自己在平常中已经了解了佛教的大概,但对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就很陌生,只是在文学作品中看到一点,所以应该多花点功夫。
平常也曾拿起佛教经书翻开来,或许缘分还没到吧,所翻开的总是一些佛咒,让自己很困惑:为什么有这么多我看不懂的字,而这些字连起来的句子我更看不懂,这还怎么学?于是,一等再等。
到了去年夏天,也许因缘到了,不清楚因为看了什么书,涉及到佛教知识,就去了解那个知识点,但却觉得远远不够,忽然想系统了解一下。于是从佛教的基础知识开始阅读,看了两三本最基本的介绍之后,重点读了《心经》和《金刚经》,并且慢慢读南怀瑾的《金刚经说什么》,然后每天读诵一遍这两部经,发现佛经不像以前看的一样那么看不懂呀。
这两部经,文辞典雅,内容丰富,内涵深广,让人深思,能吸引自己不断去读去思考。这样的佛经说是文学作品也好,是哲学著作也行,是劝世文章也可以,甚至包含着科学的探索。这样寥寥几百字、几千字可以涵盖那么多,真是惊叹,也有点可惜没有早一点读到这样的经典。
可以说,这两部经给了自己一些基本的概念,有了这些概念,又促动着自己想去了解更多的经典。
于是读了《维摩诘经》。《维摩诘经》是太精彩,太幽默有趣了,放在几个月前我几乎不能想象自己有一天会读一本佛经,读到哈哈大笑,开心不已,已经很久没读到那么可爱的书了。本来这么幽默轻松情节紧凑人物生动的书不是应该是小说吗?竟是一部庄严的佛经,真是不可思议。那是维摩诘居士和佛祖的弟子以及众菩萨在论辩过招,高潮是文殊师利菩萨和维摩诘的大辩论。
全书妙趣横生,真个论辩得“天花乱坠”,令人捧腹,有经如此,对佛教认识甚为改观。
读了《维摩诘经》之后,开始向往读另外的佛经了,希望继续看到那么有趣又深入的经典。
《药师经》,《普门品》,《楞严经》,《坛经》等相继进入阅读范围。
从众多佛经中看到了佛教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也从传统文化中看到了佛教的影子。
于是,慢慢读经,慢慢了解,慢慢思索。
还会继续读下去,这样很好。
20200320春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