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蔡老师的课,让我想起了大前研一和铃木敏文。
大前研一在《专业主义》有个观点,所谓的专业是从顾客出发。
铃木敏文在《零售的哲学》体现,作为7-11的创始人,没做过业务,但把自己置身于顾客的位置去思考去行动,同样打造出零售的新业态。
以前看书,觉得这些观点好厉害,但始终不确定具体行动。但看到蔡老师现身说法,感觉到了,专家离自己如此之近。
蔡老师说,他从终端出身,每次都会在门店待上两三个小时去看,去和终端人员交流。所以很多观点很专业,也很落地。
我理解的专业,不仅是拥有一堆的理论知识,一堆的模型框架,而是诊断业z务问题,并选择对应的知识和模型来解决问题。
但诊断的问题从何而来?就是离我们看似很远,但也很近的顾客,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追求渴望,是我们思考的起点。
作为一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我直接面对的顾客是业务部门的同事。具体来说,我作为培训管理者,我直接面对的顾客就是部门负责人和学员。我对他们的研究角度,是成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根据成人学习的理论来调整我的培训逻辑和培养方式。我以为我专业。
但我一直没有看到一层逻辑关系:我服务于企业,我的终端用户是顾客,顾客是我们的员工行为的承接人。我没有研究过顾客对我们的员工的接纳度、满意度甚至是喜欢度。所以我自然很难为我的直接顾客赋能。
所以,听到蔡老师的分享,在我心里埋下一颗种子,让我去培植:我能为我的顾客做什么?
我可以了解顾客购买和使用家电的经验和想法,不仅是门店顾客,日常和朋友交流,也可以以此为话题。
我可以询问顾客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的体验,员工带顾客买单之后,我可以直接和顾客对话,告诉他:我是顺电培训的负责人,想和您交流下你对我们的服务感受,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提升服务质量和员工能力的信息。
胡迪迪
2018.10.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