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已经一周有余,由于前几天天降瑞雪,全家几乎都猫在家中。儿子和女儿每天早上起来读书打卡,完成学校老师和妈妈布置的作业;爱人除了监督孩子写作业、检查作业之外,也在阅读她喜欢的《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一书,一本小书断断续续读了一周,即将读完;平时工作繁忙,做家务和做饭几乎是爱人在做,现在闲下心来,就加入到做饭和做家务的行列,除此之外,每天就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地看书、写文,偶尔也会完成上级领导布置的一些工作任务。
突然感觉,这样的生活似乎和平时的周末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偶尔能听到外边时不时响起鞭炮声,比平时的响声频率多了一些罢了。
但是现在是寒假,马上就要过年了呀,怎么感觉一点过年的味道都没有啊。于是忙趁着孩子写作业的空档打开电脑,查一下经常说的过年童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但是,腊八节时,正面临期末考试,我和爱人一大早就外出监考,没有煮腊八粥;二十三时,本想着买点糖瓜(我们这叫麻糖),但是由于孩子纷纷叫嚷着不想吃,爱人也不喜欢吃甜食,于是就没有买;至于扫房子、冻豆腐,也被每天的作业和阅读代替了。宰公鸡倒是宰了,前几天回老家办事,爱人的妹妹送给了两只鸡,本想着自己在家宰,但是爱人害怕把家里弄脏,就拎着两只鸡到集市上交给了专业的人干了,宰一只鸡十元,估计哪位商家还挣不少钱。
对了,今天二十八,在童谣里,二十八要干的事情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是“把面发”,还有一种是“贴窗花”,趁着今天孩子完成作业较早,说服他一块儿去购买窗花,增加一些年的味道吧。
我们家这小子不太爱出去外,写完作业要做的事就是坐在沙发上看书,这一看,至少得看到他满意为止。为了让他出去,平时也是想了很多办法。于是我开始出声地朗读七童谣来,当读到“二十八,贴窗花”时,我故意停顿,问同样坐在沙发上的爱人,“咱家是不是也该贴点窗花什么的,要不连一点年味都没有。”爱人欣然同意,我又问正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阅读《简爱》的儿子愿不愿意出去买点东西,他一听说要寻找年味,也答应下来,于是我们赶紧动身,向大街上走去。
为了增加趣味,我引入了竞争机制,看谁寻找的“年味最多”,胜出者可以获得小礼物一份。一听还有奖励,两个孩子立即开始行动。
“大街上的商铺都贴上了窗花,还有中国结。”刚走到健康路路口,儿子就迫不及待地说道。“这个算不算年味?”儿子问道。
“算一个。”作为记账员的爱人答道。“因为平时商户贴窗花和中国结的不多,为了增加过年的气氛,纷纷贴上窗花,一是祝福,二也是为了吸引顾客,算一个。”
“街道两旁的绿化树上挂满了彩灯,这个肯定是年味吧!”女儿也毫不示弱,指着书上五颜六色的彩灯说道。
“当然,虽然还没到亮灯时刻,但是可以看得出来,夜晚来临,这些树上肯定是五光十色、璀璨夺目。”
不愧是语文老师,爱人出口就有好词好句呀!
我开着车继续向前走,当走到卖副食的商店时,儿子迫不及待的说道。“爸爸,我又发现了一处,你看这些卖礼品的商店都把礼品摆放在外边了,我记得原来不是这样的。”
是的,副食店也是煞费苦心,将礼品一盒盒、一袋袋搬运出来,摆放整齐,一可以招揽顾客,这个就是无声广告;二也为顾客购买商品提供方便。再加上是过年,城管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是放在平常,是不允许这样摆放的。
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从路两旁停放的车辆就可以明显的看出。原来道路两旁只可以分别顺势停放一排车,现在已经停放了两排,原来很少有人光顾的商店,现在变得熙熙攘攘。
当走到路口的一处小公园时,儿子又发现了一处,原来公园的凉亭是没有大红灯笼的,现在挂上了许多大红灯笼,那“欢度佳节”的黄色大字在红灯笼的映衬下特别显眼,给这个城市增色不少。
刚绕过公园,就发现一处售卖烟花爆竹的地方,这可高兴坏了那小子,连声说要我把车停下来,他要看看烟花爆竹。想着既然政府都把“禁放”调整为“限放”了,那就给孩子买一些吧。怎奈他挑来挑去,竟没有发现他喜欢的,咱也不知道他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也不好搀言,既然人家不喜欢,那就改地再买呗。
刚上车,爱人就说现在售卖烟花爆竹的多了,城里有,老家也有,说不定老家比这便宜多了,一听老家也有,儿子立马喊道“要不我们回老家吧,回老家寻找年味。”
我知道这小子的意图,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购买烟花爆竹也呀!不过,也确实该回老家一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