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下这个标题时,其实心理是没有答案的,也是作为一个设问,希望得到有缘师友的教诲。
二十余年在佛门中的修学,我也看到很多关于信仰的论述,但大多基于信仰的重要性、信仰的内容以及信仰不足时的过患等方面而言,而对于信仰如何才能生起,谈到的人就比较少了。即便是如净土宗这样,特别依靠信心而建立的一些法门,也对信心如何才能生起,说的不太多。所以,常常看到一些婆心恳切的善知识反反复复的劝人信,却往往效果不佳,实在让人感觉很无奈!
总结一下我见过的有关说法,信心的生起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来源,一是因人而信,二是因法而信。
所谓因人而信,就是基于对某个人的信任,而对他说的话做的事产生决定无疑的信心。比如孩子对父母的信任通常属于这一类。由于孩子从一出生在毫无自理能力的时候,就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指导,因此就生出对父母的信赖和依靠。哪怕父母说出一些孩子理解能力之外的话,孩子通常也都是确信不疑的。这就是因人而信,又叫仰信。
所谓因法而信,通常是自己个人思维能力成熟以后,基于自己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实践,而明确某种道理法则或者逻辑规律,获得确定无疑的信心。比如我有个计算机专业的朋友就是通过自己的罗辑思维推理而认知到,佛教的因果法则、六道轮回的说法一定是存在的,否则就是“不够科学的”——这就属于因法而信的范畴。

佛陀在经典中提到最多的是依法不依人,还指出了“四大教法”等依法鉴别他人知见的具体操作流程。然而在临入涅槃之前,佛又提出了“人四依”的概念,就是因为进入末法时期以后,一般善根微弱的凡夫很难通过自己的思维实践去理解佛陀超情离见的圣言教法。如果没有事理通达之导师的指引,就很难获得真实利益。
所以,末法时期“因人而信”的途径就很重要了。在这方面,作为信仰对象的人,除了我们根本依止的佛陀之外,还应包括引导我们实际修学的祖师大德、住持僧众、正见居士等在内的明师善友。如果没有他们,一般人独立读经,也常常一头雾水,或者陷入歧见,难以抉择了。
然而,当我们对因法而信全无经验,或者不得其门而入的时候,往往又很难鉴别自己所遇的人是否具备善知识的素养。如果我们对这个人不能生起信心,也就很难通过他获得法的利益了。
我在这里说来说去,好像说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说。可能,个人的善根因缘真的太重要了吧?甚至可能是决定性的。想想也有道理,因为善根这东西本来就是过去世多生累劫熏习而成的,又怎么能用简单的言语可以说清楚呢?所以,弄了半天,可能最终还是要拼善根吧?而善根深厚,遇到善知识,或者能够独立学法,以及由于善根薄弱,遇到邪师,或者无力独自学法,恐怕也都是过去世业因结出的现世果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