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对产品:一款在传统盖碗基础上进行了改良,专为个人日常喝茶设计的青瓷盖碗。
特点和卖点:1、单手可操作,既是传统用法,也更方便使用(甚至是办公室与旅行中);2、正在进行试用促销活动。
1、与我有关
A 在你的标题中加入“你”字
这样喝茶,你不累吗
(注:“累”对应“端着”,而“端着”既指心态也指用法。内容可以从心态说到用法最后到推介)
有了这只“超级碗”,你的茶具都该闲置了
(注:因为这只盖碗好用、实用、多用,所以其他茶具闲置了。)
你有多少茶具闲置了?
(注:很多人挑选的茶具因为不适合日常用,都是闲置的……)
买茶具,你花了多少冤枉钱?
(注:同上)
B 卖点+收益点
这只“一人饮”盖碗,让你爱不“烫”手,首周试用价仅需**元
(注:卖点——适合“一人饮”,收益——爱不“烫”手、试用价)
招募盖碗体验师,50只盖碗免费送
(注:卖点——招募体验师,收益——免费送)
C 在你的标题里运用标签
每个茶人都该有这样一只盖碗
(注:标签——茶人)
职场人,你的高级感都被桌上那只茶杯吃掉了……
(注:标签——职场人)
各位职场人,请正确喝茶!
(注:同上)
真正的职人,到底怎么喝水?
(注:标签——职人)
保温杯里端起的中年危机,在这只盖碗里放下
(注:标签——调侃和认为自己“中年危机”的人)
2、制造对比
A 常态 + 非常态
茶小白升级老茶客,我却把90%的茶杯都丢了……
(注:升级成老茶客的常态本来是应该有更多茶具)
用这只盖碗喝茶不用端
(注:一般都觉得盖碗是端着用的)
买了这只盖碗,却从没用它端起过一杯茶……
(注:没有“端”起过,因为都是单手拿的)
B 之前 + 之后
用了这只盖碗才知道,原来喝茶还能这么简单!
(注:之前,喝茶很麻烦,之后,喝茶挺简单)
一只两百块的盖碗,让我闲置了五千块的壶……
(注:之前,用三千块的茶壶喝茶,之后,用两百块的盖碗够了)
C 目标人群 + 同类
你还在用飘逸杯泡茶?他们早就用上这只“超级碗”了
(注:你——飘逸杯;他们——盖碗)
3、满足好奇
A 运用全新概念
谁说喝茶就老土?“盖碗3.0”,喝一杯最潮的“极简茶”
(注:概念——盖碗3.0)
新式茶饮还在火?“极简茶”的时代已经来了
(注:概念——极简茶)
你是“办公室茶人”吗?让我看看你的杯子就知道
(注:概念——办公室茶人)
佛系职场人,都应该试试这只杯子?
(注:概念——佛系职场人)
飘逸杯、三件杯、快客杯……都不如它们的“老祖宗”
(注:概念——飘逸杯、三件杯、快客杯)
“中国式随身杯”,既不泡枸杞,也不泡咖啡
(注:概念——中国式随身杯)
B 运用“如何”、“为什么”
如何优雅地在高铁上喝一杯茶?
(注:强调产品的便携稳定)
一个动作验出你是不是买了一只“假盖碗”
(注:这个动作就是把盖插进碗里,单手端起杯子)
飘逸杯、快客杯、盖碗,泡出来的茶味为什么不一样?
(注:可以做不同茶具的测评)
如何正确地用盖碗喝茶?90%的人都做错了
(注:单手用盖碗才是传统用法)
不是每只盖碗都烫手?为什么你的盖碗就不好用
(注:盖碗烫手是设计和用法问题)
C 你知道…,但未必知道…
你知道用盖碗很优雅,可你未必知道到底优雅在哪里
(注:讲解盖碗设计)
D 目标人群的兴趣关注点
古代版“喜茶”也排队,都是因为这只碗……
(注:热点,喜茶与茶饮。内容讲古代的茶馆和盖碗的日常)
《甄嬛传》里的这个错误,《如懿传》还会继续犯吗
(注:由古装剧里错误的盖碗用法引出)
《海上牧云记》里的惊艳茶具,可惜错了这一样
(注:同上)
被《国家宝藏》diss的乾隆,他对这件宝贝的审美你一定懂
(注:从清朝盖碗引出)
4、满足情感
A 喜
千呼万唤始出来。全新设计“一人饮”盖碗免费试用正式开启
(这个我真注不出什么来了……╮(╯▽╰)╭哎)
这款60年前“退休”的茶具,又要火一回了
(注:过去盖碗因为设计问题在60年前辈解放杯取代)
B 怒
摔!买了几万块的茶具,竟然泡不出一杯好茶
(这个也没什么好注的了……)
C 惧
盖碗和茶托粘住了:茶具摔了,你心碎了
(注:讲解改良的设计怎么解决盖碗粘住茶托的问题)
最优雅的盖碗,90%的人却用得最尬
(注:讲解盖碗的设计和用法)
ps:匆忙完成这个作业,很多标题其实不走心,是在硬套公式了。存在三个问题:1、用到的点可能是偏离产品核心卖点的;2、调性和风格可能偏离针对的人群;3、词句上没有斟酌,整体非常粗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