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古乔
家访回来,已是晚上九点多。多年没有走夜路了,这成为我支教工作中最为难忘的体验。
半个学期很快过去了,我与一些家长素未谋面,家访成为我们主动去了解孩子最好的途径。班上近五十名学生,每一个孩子家里都要去,要费几天工夫。
初冬的夜晚有些寒凉,我和几个同事走在乡村小路上。小路虽有些弯弯绕绕,但平整的水泥道很是通畅。在学生的指引下,我们“翻山越岭”,走过了几个岔路,转了几个方向,不曾记住。这里的地名,我们一点儿也不熟悉,有些“路痴”的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走到了哪里。
与同事聊着天儿,只顾向前。一抬头,发现远处红色的星星点点。“那是什么?”同事问。我顺着她指引的方向看过去,“好像是中国结的灯。”我猜测道。我们循着路灯往前走,直到走近“中国结”。追逐着路灯,一路走,一路问,开门相迎的每一张热情的脸,都诠释着这一路走来的值得,当一杯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在我手上,寒意消散,暖在心底。路边红红的“中国结”,给异乡的夜晚增添了许多温暖。
天气越来越冷,乡村的人们入睡早,整个村庄被寂静包裹。借着“中国结”的灯光,我们敲开了一扇又一扇门。有的学生独自在家,父母还在外忙碌,我们的到来打破了短暂的孤独;有的家里一个老人带两三个孩子,年轻父母远走他乡工作,老人用我们不太懂的方言交流,从他们的神情中看出了对孩子教育的无奈,好在几个孩子中总有懂事的;有的一家人围在炉火旁,各忙各的事,互不打扰,学习上心的,自然是在家巩固白天学的知识。形形色色的家庭映照了孩子们大相径庭的成长背景,一番交流后,总要留下几句寄语,给孩子们一些鼓励。
乡村的房子虽偏远,但十分雅致,大部分孩子在家还算懂事,获得了父母的一些好评。在学校不太守纪律的孩子,在家里却也能分担家务,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我很欣慰看到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我在支教的路上多了许多信心和希望。
一路上和同事聊着班上孩子的情况,走在“中国结”灯饰映照的路上,红色的光照耀着扎根乡村的青年教师们的背影,在寒凉的初冬里,有一股热情的暖流在周围萦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