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去医院里看个病也不容易,挂号难不说,挂完了排队又要排很久。而门诊的诊断时间又有限,有可能无法及时的了解清楚整个病情的来龙去脉。所以有的医生为患者建了一个微信群,这样不仅能让医患关系得到缓和,还能避免病人因为一些不必要的小问题专门跑一趟医院。那么,你加入了医患群了吗?
安徽省某医院的王医生就加入了这样一个交流群里。她说:“在群里,医生和患者进行鼓励和监督,病友也可以相互交流。这里面的病友们也相互帮助,这里面帮助了很多病友去积极面对疾病。”而广东省的实习医生李医生,他也加入了一个医患交流群。李医生回忆到:之前有一个朋友在微信群里给我求助,说他肚子痛。我根据他讲的症状给他说了一些建议。但是几天之后仍然没有好转,去了医院检查之后才知道是急性肠胃炎。

某医院的刘院长对记者表示这种方法还是存在风险。如果群里是你看过病的病人,你对他们的情况比较清楚,那么你可以根据病情给出相应的建议。如果是你没有诊治的病人,那么根据他们口头述说的情况,直接给他建议。那么会增加潜在风险。
前不久,简医网(www.jianyivip.com)通过网络了解到,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发布了一起调查,结果显示62%的受访者都加入了医患交流群。通过即时通讯进行医患交流。58.7%的受访者表示过度在群里询问会耽误医生的私人时间,加重医生的负担。还有超过一半的患者表示希望医院举行相关的讲座活动。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日常解决的小知识。
张子谦说,有的患者想要通过交流群看病,但是交流群还是不能代替面诊。因为面诊医生能够通过患者的身体和语言表述能有个大概的了解,配合上检查更能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刘忘言觉得,医生网络服务平台很好,上面有专业的网页节点,病人上传的信息可以形成一份完整的电子病历,医生可以在上面补充。“病人还可以在上面支付诊疗费,医生也有了合理的收入。还有一些事后康复软件,把康复注意事项做成了一份模板,可以直接转给病人,并设置时间提醒”。
李佳说,她所在的医院会去地方开展免费小型健康卫生讲座,请有经验的专家回答各种病症相关问题,并且在会后义务给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诊断和讲解,拉近了医患关系,增强了彼此的信任感。
张子谦指出,目前大量的医疗服务并没有真正遵循高效诊疗的原则,“我觉得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分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