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认知人文社科社会热点
世界,是经验自我和先验自我一起构建的,要允许先验自我的犯错,只要

世界,是经验自我和先验自我一起构建的,要允许先验自我的犯错,只要

作者: 乔沐之语 | 来源:发表于2017-12-16 00:48 被阅读146次

1、蝎子和青蛙的寓言

“一天,青蛙在河边遇到了一只蝎子,蝎子对青蛙说:你能不能驼我过河呢?

青蛙说:我不敢,因为我怕你会蛰我。蝎子说:怎么会,我保证不会蛰你的。如果我蛰了你,我也会死掉。

于是青蛙便让蝎子跳到了他的背上,走到河中央的时候,青蛙突然感到自己的背疼了一下,就问蝎子你是不是蛰我了?意识恍惚中听到蝎子说:对不起,我也不想,但我也控制不住自己!”

“这个寓言故事你听过吗?”声情并茂的讲完这个故事,男孩悠悠的问我。

我摇摇头,随即问他:讲这样的一个故事,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男孩说:没什么,只是对这个寓言感同身受!

2、经验自我和先验自我

欧文亚龙在他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一书中,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数十年的实证研究已经证实,我们的感知神经系统会让我们立刻对无序的外界刺激进行组织……在遇到多样的行为数据,或者无意义的事件时,我们会借用自己熟悉的理解框架去解释。因为我们面临着一个存在主义的情境。如果这我们的世界冷漠,没有规律,我们就会感到不安,于是就会去寻找规律(经验)解释和存在的意义。

……因为如果人们相信自己能够找到存在的意义,就能带来一种掌控感。”同时,他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经验自我和先验自我。

3、经验自我构建我们的现实世界和生存模式。

人们总是从自己经历的事情中解释、评价、预期当下自己正在经历的人事,同时也基于自己的经验如此来解释和理解他人,并在这样的模式下和他人、世界交往互动,并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这,就是经验自我给自己构建的认知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我们现实生活的那个世界。

可很多时候我们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他人,所以,我们常常不理解别人为何和我们的观念看法不一样,也因此会质疑他人的很多行为。“至于吗”“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是那样的人”“世界上怎么有这样的人”“他就是个神经病”这样的言论就常常成为我们劝慰或者评价他人的口头禅!

这一切,仅仅因为,我们“自己”没有经历过!

反之,我们能看到眼里的人和事,能听到耳朵里的话,能感同身受的觉受,则可能是我们经历的,认可的,接纳的,因此会让你如此那般共鸣并感同身受……

人,往往不愿意推翻自己,总是在试图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于是,很多模式便在重复上演,重复遇见。因为,重复已有的模式也会让人很舒服,那是自己的舒适区呀!

而改变意味着打破旧系统,对自己会是一个挑战。没有经历过的感受,没有遇见过得状况,没有套路的模式,会让人不自觉产生压力,那是对未知的恐惧,那是潜意识的焦虑!

4、你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就会成为什么,就会相信什么,从而就会成为什么。

男孩意味深长的告诉我青蛙和蝎子的故事,当然不只是调侃气氛而已,是因为他的感同身受!这就意味着他拿自己类比了故事中蝎子或者青蛙,且,一定是青蛙!因为他忧伤表情又略带愤怒的语气……

“你在故事中看到了什么?”我不带情绪的问他。

“青蛙竟然去相信一只蝎子的话,它应该料到蝎子蛰人的本性是难移的”他说。“人的本性也是难改的,您认为呢?”他接住问我。

“我和你看到点不太一样。”“不一样,难道你不觉得人的本性难移吗?不觉的青蛙很傻吗?”他果真很好奇。

“嗯,这个故事,我看到的是说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只青蛙可能是一只涉世不深没有经验的青蛙。再者,青蛙和蝎子本是动物,而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有头脑有思考力,经历过的事情会有经验和认知,足够有心的话下次可能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的!”

“哦……你不认为这个故事是告诉我们,人的本性是很难改变得的吗?”

“我看到你的杯子里面现在只有半杯水,假如我们此刻是在一个严重缺水的环境里面,只能靠这半杯水来维持我们三天的生活,此刻你会如何想?”

“哦,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会想我怎么只剩半杯水呢,如果我有一杯水就好了,或者我提前买好多水放在这里就好了。”

“好的,你可以拿这个问题回去问一问你身边的人看看他们会如何回答你的。”

“可这和这个故事有什么关系呢?人的本性真的是很难改的呀!”他依然紧追不舍!

“你说的对,是很难改,但不是不能改。另外,这只是一则寓言故事。如果作者想要表达其他的意思,结局随时可以改写。”

他一脸不接受,我抬头看下表,时间到了,便给他留下了一个练习和一个家庭作业。

临走前我问他为何只关注到本性难移这个点,并对他说:你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就会相信什么,从而就会成为什么。并请他下次告诉我他的思考!

我知道,下一次,他的某部分认知将逐渐瓦解!

5、经验自我构建的世界让我们很舒适,以至于很难真正去改变,但只要你愿意,它可以被改变。

一个人,总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去判断当下的事情,那是经验自我的主导。即便旧经验更多是挫败沮丧失望等负性体验。其实,我们任然有很大的潜能来构建一个新的世界,也就是一个新的认知系统。但,先验自我往往很难突破过往感受和经验的限制束缚,看不到也不愿去尝试。

是的,对一个总是嚷嚷着要改变却又改变不了的人来说,是因为那个不改变的后果他足以承担,那个不改变的背后有支撑他依然很舒服的存在。而其实他还蛮享受那个没改变的状态,只是自己不愿意承认而已。

如果足够痛,痛到不改变就无法生存,那样的改变行动是决绝且彻底的。

男孩关注那个故事只关注本性难移,是因为他陷入了自己的小圈子里,虽然遭遇了类似的痛苦,却只停留在反复咀嚼并且验证的层面。这样的后果就是为了证明,你看,我说的没错,人就是这样的秉性难移,一切都不怪我,人都是这样的了!

这是一种,深深的自我认同感,只是有些偏离轨道!

如同一个男人总是说我很害羞内向,不敢和女人说话,慢慢的,他就真的变成一个不敢和女人说话,也许很难和男人说话的人。因为他把自己的主观习惯选择变成了客观条件的限制。

于是,一切都成真了。所以你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这是自我寓言的实现。

所以要允许自己的先验自我去尝试,可能会犯错,但也许会促使你好的转变!

我们的世界是由经验自我和先验自我构建的,它可以被打破,并被重新建构。只要你认识到这点并去行动,我们的世界是可以被改变的!

相关文章

  • 世界,是经验自我和先验自我一起构建的,要允许先验自我的犯错,只要

    1、蝎子和青蛙的寓言 “一天,青蛙在河边遇到了一只蝎子,蝎子对青蛙说:你能不能驼我过河呢? 青蛙说:我不敢,因为我...

  • 现象学与分析哲学融合进路中的自我问题研究(二)

    (三)本原自我其它诸内在特性 一是本原自我具有先验性。“先验”在康德那里,是关于对象的先天的认知方式。本原自我的先...

  • 哲学随笔3

    维特根斯坦的“自我”是先验的前提与条件,“纯粹活动”的意思是指先验的。人类的知识是被给予的,包括自在之物和...

  • 第32节 先验逻辑(原书第二部分导言)

    (2)先验逻辑 先验逻辑就是先于经验的逻辑,不依赖经验,不依赖感觉,先验逻辑专门研究心灵如何思考如何运作。 先验逻...

  • 差异与重复Ⅷ

    先验的经验论反而是不从经验之物的形态那里移印先验之物的唯一手段。(P251) 十二、先验经验论 一种能力的先验形式...

  • 自我概念的剖析——心里分析视角(2)

    他者是一系列的话语和实践。主体不是先验的存在,也就是说自我是反本质的。自我最初只是一种最基本的认同倾向,还不是认同...

  • 灵魂觉醒与先验自我的探讨

    微群:物物斋时间:2019.4.9 天行:庸俗唯物主义、西方后现代哲学以及佛教思想消解了自我主体,让人丧失了自我灵...

  • 《爱的练习》读书笔记

    感受自我关怀:把每一次害怕犯错转化为鼓励; 释放自我怀疑:解除内化的自我批评; 构建自我价值:成为自己的头号粉丝;...

  • 认知偏见

    偏见源于先验知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脑优先依据已有的经验(先验)去判断。在先验知识失效的场合,就形成了偏见。所...

  • 平台的自我赋权

    1、人们需要平台,需要一个旗子,大多数人需要一个先验的领路人,这是人的共性,平台有自说自话的自我赋权能力,只要足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界,是经验自我和先验自我一起构建的,要允许先验自我的犯错,只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vj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