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性格原因,我不喜欢花花绿绿、贴满许多贴纸、画上许多符号的手账。我使用效率手册的目的,就是用它提高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生活高于生存。它是我们一切活动的总和,包括日常生活行为、学习、工作、休闲、社交、娱乐等。我们使用趁早手册,就是可视化并且管理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客观条件或环境;而后者是对于需求的满足,偏向个人感受。
我从2016年初,也就是大四下学期开始,已经使用了3年趁早手册。期间经历过兴奋地每天思考自己未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时候,也经历过逼着自己记录下今天的时间开销时却不知道自己这样做的意义,还经历过发现自己坚持记录后自己的生活强过那些根本不使用效率手册的人。
经过3年的摸索,总结以下经验教训,分享给大家。
1. 效率手册如果只记录时间开销,并不能帮助你提高生活质量。使用手册的核心目的是计划未来,而不是记录过去。如果你用趁早手册的目的是记下自己每一个小时都花在了哪里,那么你会把有限的时间都花在记录过去上,而没有时间思考你接下来要怎么去做。“让时间看得见”固然能帮助你反思自己的时间花费是否合理,但是它也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如果你看的每一本书和做的每一件事都要一个不漏的记下来,那么你会觉得非常累,精神压力也很大。
2. 趁早手册一上来就要制定“一生的计划”,即想成为的、想拥有的以及完成期限。这对于一部分人(包括我)来说意义不大。因为你只能想象未来的自己是什么状态,比如“美丽优雅”、“真才实学”,而这些目标是不可衡量的,你无法确定你现在完成了20%,还是80%。所以,对于没有非常明确清晰的目标的人,“一生的计划”只能在写的时候振奋人心,但是一段时间后你的生活中就不会再记起它,更加不会因为它而止住伸向零食的手。
3. 不需要严格按照趁早手册规定的“计划拆解”逻辑来安排你的生活。趁早手册的逻辑是将一生的计划,拆解成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并通过复盘来控制进程。这个逻辑理论上很好,但是生活并不是完全可控的,通往未来那个理想的你的道路并不确定。如果你一生的计划是获得一个理想的身材,那么你现在要做的事情很清晰,且可以拆解。但是学业、工作、爱情等其他领域是不可控的。因此,就算你写下了计划,有时并没有什么作用。
所以,我建议大家给自己减负,只挑选重要事情的重要内容去记录,从而更高效地使用效率手册。
1. 在使用效率手册的时候,只选择那些外界要求你去完成的任务进行计划和复盘。外界要求你去做的任务,包括毕业论文、课堂作业、工作任务。这些事情,都是“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说它们重要,是因为把这些事情认认真真地做出色,可以让你获得外界好的反馈,得到更好的成绩、更好的薪资,从而提高你的生活水平。说这些事情紧急,是因为它们一般都有时间期限,因此你需要权衡有限的时间资源,而这事,一个记事本才能派上用场。
2. 我不建议把看书、学线上课程等事情写入趁早手册,因为这些事情并不能直接提高你的生活水平。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你的生活质量,让你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但是,如果你连基本的社会角色都没有扮演好,你的生活水平一定是不高的。
3.只挑选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记录,可以让你回翻手册时,看到一条非常清晰的进展路线。如果你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记录下来,手册上密密麻麻的字会让你懒得回翻自己的手册。
4. 在记录的时候,你做了什么是次要的,而你从工作中得到什么新的经验,以及你接下来要怎么去做才是重要的。你要告诉未来的那个自己,需要怎么样做,以及如何能够做得更好,而不是过去你做了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