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这本书,我无数次地走神,因为我想尖叫。原因1,译者的心理学素养太扎实,翻译得太地道,我都有点不习惯!
原因2,作者竟然可以把投射性认同如此微妙的心理讲得这么透彻,看这本书简直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一、我们在跟人的相互作用中创造自己,也创造彼此的关系。
你自以为了解的前任开始一段新恋情后,会在一夜之间改头换面,爱情好像可以给他们新生。为什么?
这是因为在关系中,我们对于彼此的影响,远比喜欢或者不喜欢深入得多,也宽泛得多。
我们请人出演我们的剧目,对方也请我们饰演他们的剧中人。我们很少仔细地审视自己在别人生活中的角色,只要对方在我们的剧中表现令人满意。
我们是彼此人生故事中的人物,但我们被分配并饰演的角色,很少跟我们所认识的完整的自己完全契合。
我们要跟着剧本走,而这个剧本很大程度上由无意识的力量支配着,我们的某些性格会跟别人需要我们有的性格相融合,不同人的需要也各不相同。
我们最亲近的人最可能知道我们的缺点,爱我们的人会静静地为我们弥补不足,掩盖我们的过失。如果他们做得天衣无缝,我们也就可能看不见自己的缺点。
(看到这段无比动容,在爸妈和那两只胖丫眼里,王大宝可好可好啦。)
因为,我们“是”彼此戏剧中的角色,是两方的需要和欲望的复杂混合体。这就是关系如此激动人心,如此必不可少,并且通常如此困难的原因。
(人类永恒的主题就是寻找亲密关系,登上高峰一览难得一见美景时,你心理第一个想到的是与某个人分享喜悦。)
二,关系中最基本的是我们会引发彼此的情感状态。
我们跟某个朋友在一起时,情感感受和自我表达上的微妙差异是那段关系中所独有的,跟任何别的朋友一起的感觉都会跟它截然不同。
我们跟每个人说话的方式都是独特的:跟这一个,我们更乐意说些俏皮话;跟那一个,我们会高谈阔论,用上最高超的演说技巧。
我们说我们喜欢某人(或不喜欢某人),其依据是对方“让我们感觉”如何。两人中总有一个会用自己的情绪状态引导对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