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添有料10.18糍粑果香
潭客每次上课结束,路过万达广场,都能老远听到那首熟悉的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这已经成了辨别糍粑小贩的超级符号。
“老板,糍粑怎么卖?”
“有8元一份的,也有10元一份的,你要哪一种?”
潭客平时买糍粑都在学校门口位置,那里一般5元一份。
虽然是流动商贩,显然也讲求地段溢价。
“来份8元的吧。”
小贩熟练打开沾料盒的盖子,左手摇动圆桶的搅拌器,很快,糍粑材料通过沾料盒一侧的两个圆孔冒了出来,小贩右手上的平口铲有节奏的上下起落,一个个几乎大小一致的糍粑果,裹上芝麻豆粉,再用捞勺装入外卖盒里。
出于作文老师的职业特点,潭客总是爱多跟别人聊上几句。
他来自龙岩,虽然糍粑基本全国都有卖,但在福建,龙岩可能是走出最早买糍粑的一批人。
龙岩有75%以上的人口是客家人。最早用上专属音乐的,就来自于客家的一对夫妇。
这首音乐,既能传递出妈妈的味道,更能传递出妈妈的温暖,在没有网络的年代,竟然也能迅速得到传播。
“这一天能卖几桶呀?”
“一桶能卖掉就不错了,今天晚上,你是我的第三位客户。”
确实,现在卖糍粑的越来越多,大家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的交集,与潭客开始认为的:他们有统一的进货渠道,统一的管理,完全是两回事。
“每一家做的味道都会有区别,要么在用料上,要么在配料上。”他继续说道。
路口的红灯亮起,潭客把打包好的糍粑盒挂在车架上。
“好吃,下次再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