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Day86·如果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3)】
这是“崔律精时力之100天挑战《奇特的一生》阅读”系列,今天是2019年4月28日。
一、原文:
P223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有句话:“决定人的精神品质的,不是他的行为本身,而是他的意图。”过去我不了解这个想法,也没有接受它。
柳比歇夫有很多事没有来得及做——没有搞出成果,但对我来说,主要的是他想做的事,他的意图。他这个人精神上的吸引力正是来自他的意图。
柳比歇夫通过他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做了研究和试验: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等各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他总是循着他能力的边缘前进,他对自己能力的掂量愈来愈精确。这是一条永不停顿的自我认识的道路。他为什么这样做?是为了自我修养,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自我献身,还是为了大显身手?
二、我的阅读日志:
驱动行为背后的是什么呢?是他的意图。柳翁,他用他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做了在写、读、听、工作、思索方面的试验,实验他的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他调整自己的状态使自己处在他能力的边缘,并不断扩大。
这的确是一条不断更新的自我认知的路,那么他的意图是什么呢?
我想到了关于工作的意义,工作是做给老板的是为了拿到薪资,和工作是为了提高个人能力的,为了贡献他人的。前者的驱动是外在的,短暂的,后者的驱动是内在的,长期的。
虽然不知道柳翁他行为背后的意图究竟是什么?但是驱动他行为的是内在的力量,是长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