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怕蜘蛛,是看见面前有个蜘蛛就手耙jio软走不动道那种。
按理说就那么个虫子,怎么能让很多人都怕到恐怖的程度?
祭出小罗
作为一个从没被蛛蛛攻击过但对这玩意有着匪夷所思之恐惧的人类,我查过一些资料。网上目前能查到的解释大概两种,一种是幼年被吓过(并未);另一种是人类基因中存有对这类危险生物本能的恐惧。
hmmm…… 并没能说服我。
直到我读到《少有人走的路》中的一个案例,是关于一个叫黛西的女孩的。
起初,黛西的母亲带她看心理医生,是因为她的成绩一团糟。在诊疗过程中,黛西身上呈现出了几个比较普遍的特征:
黛西的父母感情不和。她跟母亲感情非常好、无话不谈,但跟父亲关系淡漠;
黛西的恋爱很不顺。虽然她渴望一个稳定的男友,但每段恋爱最后总以分手告终;
黛西害怕独处,因此她既无法忍耐空窗期的寂寞,也无法离开父母自己一个人住;
黛西有蜘蛛恐惧症。
案例中,虽然黛西和母亲的关系非常亲密,但她母亲有两个行为非常奇怪:
1. 虽然当初是母亲带黛西来看心理医生,但黛西的成绩稍微出现好转后,她母亲就拒绝再为黛西支付咨询费用。黛西用自己的零用钱继续进行咨询,她母亲竟然断了黛西的零用钱;
2. 咨询进入第四年,黛西终于鼓足勇气准备独自居住。对于女儿的独立,她的母亲却一反常态,表现出了不满、吝啬和漠不关心,但只要不提独居的事情,母女二人仍亲密无间。
黛西的独立引发了母女间的矛盾,而在这一过程中,黛西愈发察觉到了母亲对自己的依恋。
与此同时,黛西更怕蜘蛛了。
疗程的转折点,始于黛西无意间脱口而出的一句话。
咨询进入第六年,黛西开始写诗。
一开始,她会将引以为傲的作品交给母亲过目,但母亲却不以为然。
创作需要独处。写诗时的黛西终于能一个人静下来。这是她第一次发现自己竟能享受孤独。可只要待在父母家,她的母亲就会不断干扰,甚至不准她回自己家写作。
当对心理医生讲述到母亲不肯让她回家写诗时,黛西终于忍不住脱口而出:
”她简直就像一只蜘蛛!“
恐惧症其实是一种转移作用,是人们把自己对某件事物的恐惧和反感,转移到其他事物上的表现。人类因为不愿意承认原始的恐惧和反感,就产生了这种防卫性的转移机制。
——《少有人走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