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
堤畔,竹林,读书楼

堤畔,竹林,读书楼

作者: 眺山 | 来源:发表于2019-01-29 21:40 被阅读79次

01

《未名 · 幽雅阅读丛书》的《总序 · 幽雅阅读》,是为著名法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先生所作。

在这篇序文中,吴先生有这样一个自我表达:“好书对于我,如鱼与水,鸟与林,树与土,云与天。在生活中,我如果离开东方艺术读物,便会感到窒息。”这是何等浓重的人文情怀!又是怎样厚重的阅读情思!这表达,不亦是一种诗情画意吗?

鱼与水,鸟与林,树与土,云与天,不都是须臾不可离的吗?如此读者,才是真正的北大读书人!才是真正的中国读书人!

“离开东方艺术读物,便会感到窒息。”如此,其“生命方式”与“生活方式”便是真正的“阅读方程式”了。我想,作为一名法学家,吴先生于古今中外法学经典著作,亦是不可质疑的如是。

我以为,真正的现代读者,最该是如此的“阅读样态”。

02

谈及《水远山长》这本书,谈及这本书的作者杨振良,吴志攀先生说:“台湾没有经过大陆的‘文革’,中国传统文化在杨先生这一代人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中一直传承下来,没有中断,不需接续。”这个简单的“史论”或“史评”,是相当中肯的。

我以为,当我们讨论或推行某项“文化建设”时,特别是在谈及个人自身的“文化素质”与“文化品质”时,这个话语是足以让我们反躬自省与自警的,其意味更是深长的。

最为价值的自觉则在于:“我”的文化“承继”在何?“中断”于何?该怎样恰切“接续”?

03

“诗之意境,词之意趣”,这是中国文字特有的文化品格。对此,我们该怎样理解,又该如何把握?

坦诚地讲,每个人都是有过至少九年“专读汉字、专写汉字”的基本工夫的。是否有“诗之意境、词之意趣”的“发现”与“领悟”呢?恐怕肯定者为数寡。

“接续”一个“教育”吧!读读“汉字清幽的意境”《水远山长》这本书,于13.1万字中,定会重新发现我们自己文字文化的独有魅力,当然,也会多有魅力自己的价值附加。

04

“享受用情感文字搭建的‘幽雅阅读’想象空间”,是中国艺术、东方美学类书籍“不可救药的一位痴心读者”,是吴志攀先生在这篇序文中的又一次“读者情怀”的表达。

对此,我的问题很简单,就是五个字符:何以能够?

享受“山幽水静”的“想象空间”,或至简为“享受想象”,该是怎样的智慧、素质和能力?

“不可救药的痴心读者”,尤其“痴心”于中国艺术和东方美学,在一位法学家来说,又是何种原因与条件造成的?

我想,不“单一生命色彩”,不“枯燥乏味地生活”,当是其根因所在。于当代人生来讲,再忙碌亦不乏味生活,该是一个重要价值旨趣吧?

05

“几千年来古人留下的文化,使中国人有深刻的悟性,有独特的表达,看问题有特别的视角,有不同于西方人的简约。”我以为,这是吴志攀先生的一种“中国文化概论”,具体而具象化,则会有质疑了——每一个当代中国人都是如此吗?

我所在意者,是这“深刻的悟性”、“独特的表达”、“特别的视角”。这该是阅读古代典籍或当代经典对于人的文化塑造。非读书而濡染,人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文化品质的。

进一步,这“深刻的悟性”、“特别的视角”、“独特的表达”,不正属于“认识论”范畴吗?人生的第一能力不正是“认识能力”吗?非“痴心阅读”,何以造就人之卓越性、发现性的敏感人生洞察力?非此洞察力,又何以能够卓越杰出自己的人生?

由此,“阅读”的意味与价值是否当重新发现呢?

06

“中国人从古至今,不依靠宗教而在文化艺术中获得精神安慰和灵魂升华。”这是中外中国文化研究学者与专家的一个共识。

我读这个“文化点”,不禁想到了今天北方一些乡村修建外国教堂的事情。宗教信仰自由,这是国家法定,谁也无权干涉与指责。但我以为,如此作为,是否丢了自己的“祖宗”呢?没有多少真正的“文化程度”,却去信奉博大的外国宗教,是否有点“滑稽”呢?生活富裕后,乡村文化建设是否滞后或缺乏有效作为呢?

类似如此的问题,不是值得我们深长而思之吗?

07

谈及中国家具艺术,吴志攀先生有一句话:“现代的人是用手做的,古代的人是用心做的。”这个判定,是精辟的。

其实,现代家具多是“智能化设计”并“现代化车间生产”的,“手工制作”已鲜见。至于“用心做”,倒是可以辩证观——古人之“用心做”,在于“打磨”“雕琢”家具本身,今人之“用心做”,则在于“设计”。但无论怎样,“用心”都是绝对不能缺乏的,否则,只有一个结果:粗制滥造,无人问津。

08

对于中国服饰艺术,吴志攀先生是这样评价的:“中国服装特有的和谐,内在的韵律,飘逸的衣袖,恬静的配色,难以用评论家的语言来解释,只能够‘花欲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现如今,“穿”与“吃”一样,是人们最不用操心和费心的事情,只要“货币”出手,想要什么都会有。然而,艺术化、气质化自己的穿着,还是需要读书修养一番的。这个,很有必要。

09

吴志攀先生这篇序文的落款时间是2004年12月8日。这无疑“敲击”了我的头脑——此时我正在北大读哲学,为什么那时没有发现这套《未名 · 幽雅阅读丛书》呢?看来,人的“视域”一定要广阔,绝对不能狭隘,更不能一叶障目,否则,将影响自己生命生活的丰度。

10

读书,解决不了一切社会与人生问题,但不读书,一些重要且关键的根本性社会与人生问题就解决不了。这算是我的一个“读书价值观”吧!

相关文章

  • 堤畔,竹林,读书楼

    01 《未名 · 幽雅阅读丛书》的《总序 · 幽雅阅读》,是为著名法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先生所作。 在这篇序...

  • 堤畔遐想

    七绝 文/听荷雨 剪破冰岩柳色娇,春江晓雾横舟摇。 赊来秀水诗文蕴,漫步长堤觅玉涛。

  • 忆故乡(坡底韵)

    小桥流水畔吾家,岁里童年度月华。 清澈溪边有鱼跃,竹林堤上绽新花。 炊烟袅袅升黄阁,杉树青青沐紫霞。 游子梦乡情未...

  • 年会推荐,团队嗨玩|竹林畔滑雪+天潭温泉

    激情滑雪 冬日暖泡 ★高逼格,竹林畔滑雪场是西安最大的滑雪场,可同时容纳5000人滑雪; ★风景好,千亩竹林之畔,...

  • 柳阴堤畔闲行

    初夏的黄昏时分,漫步到家乡的河堤旁,在屋子里久了,出来透透气。 北方的天气总是少不了风的,日落时分,微风习习,不冷...

  • 八声甘州•看桃红堤畔展娇颜

    八声甘州•看桃红堤畔展娇颜 文/乔平 看桃红堤畔展娇颜,三月乐游园。骤狂风龙卷,凝云变脸,花瓣归田。飞散残身片片,...

  • 依依堤畔柳, 袅袅山上云。 江水今又春, 落日两地心。

  • 江城子·晚涛堤畔

    晚涛堤畔夜如晶。缀桥星。泪波明。 摊抹霞涂、何必赠殷卿。风乱离人分发绺,千般舍,万丝情。 江鱼城外宴初停。涩笛轻。...

  • 堤畔垂柳 文/石说实话

    文/石说实话 春风雨柔 唤醒柳丝的容颜 葱绿从容 岸边,垂柳依依 风情万种 柳丝独有的柔情 弥漫在河岸 眷恋流淌的...

  • 那三行诗

    仗剑江湖踏遍, 竹林、茅屋、溪畔, 执笔平宣、泼墨入画你我的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堤畔,竹林,读书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tx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