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旅游城市,首先要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帝都,魔都,春城,冰城,六朝古都,天涯海角……
南昌是没有那些所谓名号的。
正是初冬,南昌火车站的内部构造如迷宫,外观建筑倒很高大,光线从外部玻璃成片照进来。

出站后要走一段时间到立交桥下,那里有一个很大的交通枢纽,叫老福山。我走在这长江以南的城市,冬季的清晨竟然温温柔柔地下起细雨来。
立交桥下是一个巨大的转盘路,好像这里有很多条不同方向的路,印象里附近似乎是没有红绿灯的。
正是早高峰,骑摩托车上班的人很多,行人来去匆匆,大家都在赶路,鸣笛声,说话声,造成这很多条路同时的拥堵交通。这时候,才开始感觉到南昌的生活气息。

在飞速而略显混乱的车流中,我一时不知该怎么走,只站在路边。这时一个骑摩托车的小伙子远远地对我喊,一口很生硬的普通话:去哪里?
我觉得他问得莫名其妙,却也说了,去清远路。
对面又喊:太远了!
不待说完又骑摩托车轰鸣而去,也没有戴头盔。
当我陆续看到另外一些骑摩托的人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摩的。
南方多山路,山路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分方向,所以南方只说前后左右。北方一马平川,无论到哪里先确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然后再藉由方向行路。
据说南方存在摩的原因就是有些山路不适合三轮或者四轮车,骑摩托车更好驾驭,免得翻车。不知这种说法准确否。
在车上看到了路边的香樟路,南昌八一大桥,建筑界斜拉桥的经典之作,江河居多。车开过一座又一座桥,太阳挂在江水尽头,红红的颜色像贾宝玉头上的二龙珠金抹额。

如果说南昌的必去景点,那应该是滕王阁。
滕王阁因唐朝李世民之弟滕王始建而得名,又因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于世。历史上的滕王阁曾重建达29次,屡毁屡建。如今滕王阁内还完好地保存着不同朝代的滕王阁木质建筑模型(烫印)。
初唐时怀才不遇的才子王勃,登上滕王阁,面对悠悠自流的赣江,感叹自身境遇,挥笔如有神,遂有千古名篇。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披绣闼,俯雕甍。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在滕王阁之上再读此诗,遂觉王勃的酣畅淋漓。
我曾在之前一篇文章《南与北》中写南方城市:路边盛大的香樟树遮天蔽日。寻得一处小旅馆,黑暗里一旦开灯就已经感受到潮湿的回应。我把空调开到30度,这时周围的湿气穿过被子鬼魅一样的渗透进来,空气中弥漫着沉重的湿冷,似乎连30度的空调暖风也是无法阻挡的。此处所写城市即为南昌。
另有南昌之星摩天轮,2006年建成之时曾是世界最高摩天轮。色彩斑斓,能看到南昌城市全景,可一去。
如今再想起南昌,似乎只有那种喧闹的生活气息还存在于记忆里。冬天南方微雨的清晨,我一个北方姑娘,只是过客,不再是归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