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这本书,感动到无以言表。一开始,不是很喜欢,感觉作者拖拖沓沓的,特别多的口水话,也不知道说重点,层次不分明,往往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可是,越看越有劲,被作者所描绘的小细节所感动,欲罢不能。在读的过程中,对作者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并不是作者仅仅只有了四万人民币就走过了世界上那么多国家,在外一年多的时间。而是作者的一种敢写真实的勇气。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喜欢向大众展示出精彩美好的一面,那些不太光彩的黯淡面都是一笔略过。作品恰恰不是这样,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心意,随心所欲的在表达着本真的自己,随手一记都是很多微小的细节,说了很多心里话。
我是不会这样写的,还是我的报喜不报忧的心理作祟,也并不想把我自己的不堪就这样毫不掩饰的展示在大家面前。我害怕被人垢话,我害怕自己的窘迫被看穿,于是,极力的掩饰着自己的不适。
作者一路都是穷游,对钱的节省简直到了一种可怕的地步,却还是真实的毫无掩饰的展示出来。一路都是选择便宜的青旅,可以为了节省住宿费,能住在寺庙里,住在修女之家,能当义工,去照顾残疾的老人。其中一段,帮助印度的残疾老人大便的情形,让我印象深刻。很少看到有人会真实的表达出来,自己的窘迫,也审视自己的做不到。
比如在选择交通方式的时候,尽可能选择廉价航空,红眼航班抵达后,舍不得打车,睡在机场等天亮坐大巴进入市区。随身带着一只电烧杯煮面吃,去到物价极高的国家,会随身背2斤面和很多大饼在包里。安排好自己的每一分钱,把全部的旅费4万用到了极致,去了十多个国家,整整在外游行了一年多。
我也曾独自进行过几段旅程,对于体力精力都是极大的考验。那是在精力充沛的年华里,秉持着不折腾无青春的念头,就这样背包独自穷游着。也因为一些突发的意外,不得不在火车站里等待整整一夜,无处可去,又不得走开。于是,我还是略懂其中的些许滋味。
我是很佩服这样的方式的,之前还没有毕业的时候,也是有着非常节省的旅程,住在青旅里,但程度不及作者的,只是为了省钱住宿,其它方面可没有省着。
越是这样真实的故事,越是这样的细节,才让我这样的芸芸众生里极其普通的一份子认识到,走遍世界的梦想不是虚无缥缈的,不是高高在上的遥不可及的,而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事。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不是不可跨越的鸿沟,只要克服一些难题,踮起脚尖还是能够实现的。
这些年,走了国内的一些城市,越让我觉得,越走越开阔,少了很多的执念,少了很多的怨气。那些年,听着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反复的问着自己,旅行的意义是什么,难道只是因为想离开了。而如今,才明白,根本不存在万能公式,全凭各人感悟。
突然觉得执念这个词,很有深度。何为执念,就是那些执着的念头。那下放不下,看不透,倔强的固执的想法就是执念。我曾经也有些许深深的执念,心里一度背负着执念,苦不堪言却又无可奈何。原来,是需要走过的岁月,历经春花秋月,趟过了名山大川,感怀了风土人情才能释怀的,站在原地是转不出来的。
每个人描绘的旅行世界都是不一样的,绝对没有相同的版本。通过作者的眼睛,看到了新闻媒体里的国度,并不仅仅只是国际视角,只是用个人的眼睛去观看体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别人的终究是别人的,自己的才是实在的。也希望有一天把更多的旅程都收入囊中,走着走着就明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