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地说,以历史功绩而论,朱元璋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比较,确实是难分轩轾。

(1)今人评论朱元璋是厮杀成性的君主,到晚年基本全部杀掉一起打下江山的开国元勋。从情面上看确实不妥,但毕竟咱们不是当局者,很难设身处地理解。
在我看来,这里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理性是有些开国元勋在打江山时兢兢业业,但在太平时却骄奢淫逸、贪污腐败,该杀,朱元璋由于自小恨透贪污腐败,时刻警惕着,自然不能容忍;感性一面看,朱元璋还是深受原生家庭根深蒂固的各种小农思想影响,自小各种饥饿经历和年幼父母双亡的家庭变故,大大加深他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总结为一个字是“怕”。这里有好多一面(比如励精图治,从自己做起,勤俭节约等等)当然反映在君臣关系上就是权利的争夺,所以他自然不能容忍下属权利的膨胀,除了不断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另一个方法自然就是杀了。
(2)出生是过去式,不能决定未来。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一位影响力深远国君,除了他的出生特殊和自小各种特殊经历,其实还有更重要的是他的好学精神。勤能补拙,不断学习是最好出路。从开始打天下就重视搜罗文人雅士,善于纳谏,不断感动很多不得志高人来辅佐自己,如刘基、宋濂、李善长、徐达等。在建立大明王朝后,每天政务频繁,还不完抽空读史学习,建立专门读书的地方,重视科举考试等等。
(3)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贤明的女人。
马皇后是跟朱元璋一起打下江山的,虽然没有生到儿子,但朱元璋还是封她为皇后。统领后宫,吸取唐朝经验从不干涉内政,全力支持朱元璋对伟业,在当初朱元璋下狱时更是偷偷做好烙饼藏在胸口送进去给朱元璋吃,生生烫伤胸口,这也被传位一段佳话。朱元璋在一边打天下一边收养很多义子,全部都在马皇后的调教下逐渐成为得力助手辅佐朱元璋,在后宫严于律己,勤俭节约,注重皇族后代学识培养。这都对我国后来的宫廷产生深远影响。
读史可以使人明事理,知兴衰,警未来。历史永远都是我们避免犯同样错误的最好教科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