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我坐在学校明理湖旁的长椅子上思考:年轻意味着什么?我看见一位奶奶带着她孙子从我身边走过,看样子小孩子应该是上小学,难道年轻意味着年龄小??不,我立刻就否定了,我都是个上大学的人了,怎么还能这么肤浅的理解年轻的含义。于是在那坐了足足一个小时什么也不干,就望着平静的湖面思考这个问题。
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年轻基本包含两层意思:从字面意思来看,意味着年龄小,这也是理解最简单的。从抽象意思来看,意味着懵懂无知,不喑世事;朝气蓬勃,精力旺盛;资本为零,却敢闯敢拼等等。这些是人们赋予年轻更深层的意义。
我都知道这些。但我认为,年轻其实也意味着生命的流逝。可能有些人会认为这个说法也未免太过消极。但这个说法也并不为错。并不是只有临近暮年之时,我们才会感受到生命的流逝。这就好比烧香,当我们出生的那一刻,生命的长度就已经在“缩短”了。
身边有不少朋友“无所事事”地度日。我们的专业本应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但由于自身的懒惰作怪加上学校散发这一股子慵懒轻松气息,大都学生选择与手机相伴。我每天看着室友在刷微博看剧中度过,心里不免有些担忧。于是我提醒到:“如果现在不为自己积累资本,将来走入社会可是要苦恼万分。”但她淡然地回答到:“我还年轻,还有大把时间呢,人生本就应该‘及时行乐’。你啊,别想那么多,咱活的开心就好。”其实很多年轻人都是这样的想法:我才十几二十岁,有父母养不愁吃穿,学业什么的去一边吧,我开心不就好了?
时间就偷偷地在指尖划过屏幕时溜走了,悄无声息。
我姐姐今年大四毕业,已经参加工作两个月左右了。我可见证了她这半年的艰辛痛苦之处。先是论文,她曾跟我抱怨:她们导师太过严厉,加上查重率严格得很,论文总是不停修改重写,每天担心自己毕不了业。另外,还为教师资格证第三次面试焦愁。前阵子,回家的时候。她一脸后悔得跟我讲:大学这几年基本天天窝在宿舍,成绩勉强过。最后虽然成功毕业,找到一份教师的工作。但因为学校是私立学校,压力非常大,由于自己之前也没有去实习自然没有什么教学经验,跟同届老师比起来,自己显得无所适从,压大山大。当初要是努力就好了。
在最美的年纪里,选择自己所认为的“舒适”生活。在床上悠然度日。让生命的活力一点一点流失。
因为年轻,不在乎学习,不在乎时间,不在乎金钱,对努力,嗤之以鼻。于是,随意挥霍青春。正是因为如此,等到失去,才会感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也是感叹生命得短暂无常。
那么我们为何在年老之时才会发出这样感叹呢?
是因为在人生边上,人心态早已由年轻进入成熟。生命的活力所剩无几,只能追忆当初年少轻狂。这个时候,当我们意识到生命的流逝时,它的速度其实是缓慢的;反之,正因为年少无意识,它的速度才是最快的。由此,老来多思多叹。
那些功成名就之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
钱钟书先生年轻时就对他的妻子杨绛先生说道:“我志气不大,但愿竭尽毕生精力,做做学问。”先生定是知道光阴易逝,于是趁着自己年轻要好好抓紧才是。因为抓紧的光阴,才会溜的慢一些。
意识到的还有蝉。蝉这一生,漫长而又艰苦。它把十几年的年轻岁月贡献给了地下,在最后一个炎热的夏天为我们带来的阵阵蝉鸣,然后离去。小小蝉儿,在年少时选择默默蛰伏,为将来某一日出土蓄力。
蝉都知道生命是流逝的,于是从出生那一刻就开始奋战。那我们在自己所处的年龄阶段,不论大小,能否感悟到自己生命的流逝?或许知道,或许不知道。对于知道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就是保持着一个积极进取的年轻心态,在自己所剩的日子里,努力奋斗。而不是停下来感时伤事,然后继续在碌碌无为的道路上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