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的两周, 是近一年压力最大的两周。结束之后感觉到成长飞快, 所以痛苦和成长真的是伙伴。缘起是一次在全球总裁们面前讲中国团队的多元化背景和问题, 从而希望达到一些共识和推进。在这次的奋战中我给自己总结了一些学习经验。
1. 多元化和包容性是所有, 也是一无所有。我们相同也不同。当时我所做的一个重要决定就是, 要不要冒一定风险讲最真实的中国故事。有几天, 特别焦虑的时候找了好几个同事聊, 连很Senior的一位姐姐(并且以仗义执言为名)都说, 你要讲这个, 嗯, 我支持你, 但是有没有办法听起来不那么的敏感啊?哎, 祝你好运!其实到了最后, 夜深人静的时候, 我回想, 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的时候, 决定才变的异常清晰, 即使会被曲解也要讲。讲自己内心觉得重要的东西而非谨小慎微表层的东西是职业生涯上重要的决定。
2. 关于故事呈现。整个会有九十分钟, 大家知道TED十分钟都会让人累, 何况是九十分钟, 还是在下午。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我的speech教练亚太律师团队的leader, 在试讲的时候给的建议和策略, 非常受用。第一, 他指出我有些部分用的written voice,而非speaking voice, 这会显得有点像新闻联播, 不够真实。第二, 西方的逻辑一定是punch line first 而不是so reveal风格, 除非你是李安导演的水平, 你可以试试so revealed, 不然还是入乡随俗, 按照套路出牌。其实第二点我很早就知道, 但是语言习惯和多年的逻辑习惯会导致还是会用回so revealed. 第三, 相信自己, 只需要主线和Triggers, 不需要准备太多。在试讲的时候, 他把我一页Slide抽掉了, 说, 你试试看, 结果发现没有Slide更好, 准备过于充分也未必是好事。
3. 你的Speech搭档。最大的发现是不用选最会说的, 英语最好的, 最会讲故事的, 选在关键问题上最信任的人, 经常一吃饭听音乐会的人。
最后, 两个题外话, 第一跨界学习的重要性, 周末听了一个水浒点评, 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是他提出方案而是提出了严肃重大的问题, 他改变了我设计90分钟之中串场的思路。第二, 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还是了解太少了, 每次都会发现一些切入点, 讲一点大家也会觉得很新颖, 但是自己知道了解甚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