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

作者: 丽卿_8a07 | 来源:发表于2020-05-08 11:57 被阅读0次

我时常处于学习状态。我关注陈大伟教授的公众平台很久。今天,偶然看到了一个链接,直播《课堂内外的教师成长-教师成长关键》。于是,我打开链接,聆听了一场精彩的讲座。笔记本满满记录了16页听课笔记。我发现,很多难题变成了易解的问题。其实,我更愿意从我感悟到的表达我的思考。其实,作为一个教师,最大的挑战是自己的反思性实践。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如果这条路如何能够走好,追寻幸福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能力。

用宁静的心来思考,我意识到,陈老师的讲座有案例,更有真情,有意味。事实上,如果概括归纳一下我的所获,我想,让心灵明亮,让思考再现,让思想交融。

让心灵明亮

听起来十分舒适,为什么如此亲切。因为陈老师用一些电影视频切入,这些电影的片段却是十分的恰到好处。无论是电影《蒙塔丽莎的微笑》,还是用自己课堂的案例,我常常被被代入其中。令我感动的是,仔细品味着案例和故事,我获得启迪。

我是2011年参加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我也遇到过被家长刁难、甚至是不买账的时候。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次,因为一项作业布置,家长和我发生了矛盾。我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家长的目光只有学生的成绩。那时候,我很头痛。我甚至有过一种想法:曾经,我也有过被家长吓住过的情景。

多年之后,我回头再来看这件事,我要追问自己的问题是:究竟作业如何布置?作业布置如何做到有效?多年之后,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后来我的教育过程中,为什么我更重视过程评价,重视及时性评价。因为,我发现了我要尽量把学校的时间利用好了。另外,如果还有家长会有一些意见,我也会给出合理的解答。

事实上,这些麻烦、甚至是痛苦的经历,如果回过来仔细思考,因为刚开始自己很年轻,自己没有经验,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自己没有“因思而改变”。

今天,我再读回忆这段故事,最初的痛苦变成了一种人生的幸福。为什么我这样讲?因为,我把自己所谓的经历看成是一种遭遇,更看成是自己扬鞭奋起的一种动力。我想,每一个教师都会经历一些事情,我要学会从事情中反思自己的行为。

我回忆自己的经历,反思自己的变化。我想要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因此,我学着陈老师的建议、思考着自己的教育。

我记得,这个假期,我会给学生安排学习内容。期间,有的时候分享一些微课。也有的家长质疑微课的速度太快,或者质疑声音很小。面对这些问题,我常常是理性的,我第一时间和家长说明情况,那时候,我的第一句话也是,“某某某,家长,很抱歉。由于我没有考虑好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孩子们的实际差异。接下来我会改变,希望得到您的理解。”由于真诚的交流,家长有话直言,我也坦诚相见。我们才能相处和谐。

让思考再现

陈大伟:“我们要因为思考而改变。教学过程要通过提供思想转变为促进思想。怎么理解这句话?”

陈大伟教授列举一个例子:“假如周末,郊游一阵子,如果孩子:‘问妈妈这样的问题:妈妈为什么蝴蝶飞舞没有声音?蜜蜂嗡嗡作响。’第一种处理,认为孩子在打扰你。导致孩子哭着离开,不敢再来问你。第二种情况,可能会这样说:“因为翅膀震动很慢,震动慢声音不容易听到。蜜蜂飞舞震动快。震动快容易听到声音。孩子,你明白了吗?”第二种带来问题,养成孩子依赖心理。结果有了问题就问,把我们问烦了。我们可能会说‘以后要学。长大就知道了。’第三种处理:你会提醒她,你去观察一下。蝴蝶和蜜蜂停在花朵上,听到声音了吗?。通过观察和分析,声音可能和运动有关系?拿出一张纸,慢慢地挥动,快速地挥动产生声音。这样就是促进思想。”

我在书桌前,小心翼翼,读着我听的这个故事,我一字一句都写下来,读得很慢。我忽然想到自己也是一个妈妈,孩子也比较小。我时常会被自己的孩子问起类似的问题。我更多情况是按照第二个情况来处理。今天发现了,竟然还有第三种方法。自己觉得如获至宝。

陈教授还把教师发展专业的转变的三个问题:“你为什么教?除了这样教,你还想过怎么教?如果你下次教,你会做出什么样的调整和改变?”写着写着,我觉得自己今后要从这样的三个问题出发,不断去问自己。于是,我在自己的书桌旁的一张纸条上写下这三个问题,并把它贴在一个我能看到的位置,以来提醒我要改变自己。

让思想交融

我听讲座有一个爱好,我一定要写一个自己的感悟。我以为,真正把教师专业发展看成是一种常态。我要对抗自己的惰性。我要写一点自己的想法。

陈大伟教授提到的“反思的对象是经验,目的是获得相对正确的经验。反思的对象是为了经验变得更合理,变得更可靠。很多老师做了很多叙事研究。一个老师写三年反思,但是写了这么多,优秀的并没有如雨后春笋。因为我们只写了经历,而没有写经验,没有获得经验。我们没有完成经验的改造,我们没有实现真正的成长。”

我相信,我自己也属于这样的一类老师。常常是写经验。那么,如何从现在走向未来,我就要把陈教授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观念之中。

读陈教授的文字是一种享受,读陈教授的讲座是一种净化,我愿把共鸣的地方努力变得有温度,让自己保持专业发展的动力。

寻觅

文/罗丽卿

笔落寄幸福,心灵伴月明。

低头寻神韵,觅得教育情。

相关文章

  • 寻觅寻觅再寻觅

    寻觅寻觅再寻觅 鲜花祝福送给你 无论天涯海角 共鸣一点灵犀 惬意惬意好惬意 欢声笑语迎接你 不怕山高路远 同心一念...

  • 寻觅?寻觅!

    我一直在默默地寻找一个人,可是,我却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路走一路停,兜兜转转,然而却回不去,谁也过不来。...

  • 寻觅寻觅

    阴雨绵绵,秦昕撑着一把伞,像以往一样慢悠悠的往家走,每天走在路上,她都会观察身边行色匆匆的行人,揣摩他们的心...

  • 寻觅

    活着便在寻觅。 大鱼寻觅小鱼、小鱼寻觅小虾;大鸟寻觅小鸟,小鸟寻觅谷粒;狼寻觅狐兔,虎寻觅羊鹿……。 ...

  • 寻觅

    我在尘世里寻找,寻找一片清澈的所在。只是这些年,我越发迷茫,现实与理想,已经快要分不清模样。或者说,在现实中,我已...

  • 寻觅

    有时候的寻觅 像极了一句酸爽的诗 找不到说出的口 ――2018.6.4号

  • 寻觅

    在模糊的光影里为了不忘掉你我把自己都忘记轮回中遗失很多个世纪只为寻觅你的所有印迹

  • 寻觅

    故事总是说来话长,一个公司小职员的一段小经历,却不同寻常,人世间熙熙攘攘,你在寻觅的又是什么呢?

  • 寻觅

    故事总是说来话长,一个公司小职员的一段经历,却不同寻常。 春末初夏,可谓是在北方最令人舒服的季节,柔和的微...

  • 寻觅

    我从出生到现在似乎都在寻找什么东西也许是在娘胎里丢的也许是上辈子落下的我总是在月下宁静的驻望似乎在等什么东西我总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wx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