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一句话:“人的前半生走的都是离家的路,愈走愈远,势不可挡。偶尔停脚歇歇,才发觉,别来最苦,度岁茫茫。”
长大后,离家对我们而言总归无可避免,不管是否工作,还是上大学,不管是已离家多次,或第一次远门。每一次离开,总是难舍难分。开始不断地寻找自己的位置,开始在这个世界发出自己微弱的光芒。
当我们开始马不停蹄的往前跑,开始不断地寻找自己的位置,开始在这个世界发出自己微弱的光芒。
无论流离多久,无论路途多么艰难,心中最牵挂就是远方的父母,因为在任何时候,父母始终是我们最强大的依靠。
正如老舍先生说的:“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失去了根。有母亲,是幸福的。只要有母亲在,你就有最后的包容和依靠。”
如今她的叶子应该也入秋了
妈妈特别爱拍照,每年基本上都要拍一套写真,现在很多我们正在流行的东西,其实那个年代她们都流行过。翻看小时候的照片,那个用胶片相机拍照的时代,没有ps没有后期,妈妈特别爱把头发烫的卷卷的,妈妈对自己的发型一直要求很高,她跟我说,一个人是否整洁,或者是否能够显得干净利索,一般都会去看这个人的头和脚,头发是否整洁,鞋子是否干净,一眼就能够看到这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她说,头发很容易暴露一个人的年龄,就像四季的树木。
如今她的叶子应该也入秋了。
昨天和朋友聊天儿,他是87年的,今年整30岁。他问我,多久没回家了,我说往常都是只有过年回去,一年一到两次,他说他以前也是一年回去一到两次,直到有一天,他回家那次,他发现,父母的头顶全白了,“你才26岁,等你30岁的时候就能明白我说的了,父母老的太快了”。
上次回家,其实我就已经有这种感觉了。
我和父亲母亲的联系大多数在视频上,手头事情也多,除了多问候几句身体,似乎也没有其他的事情好聊。前段时间我回家了一趟,看到妈妈头顶上有很多白头发,居然拔不干净了。五年前甚至更早,那时候小,我最喜欢干的事儿就是帮妈妈拔白发,而且这白头发拔一拔可能就没了,现在不一样了,太多了,如果都拔完估计就秃了。
有时候我跟我妈调侃说,要不,我帮你拔黑头发吧。
说完之后,接踵而至的则是绵绵不绝的难过。
渐渐地,我终于明白了父母的不容易
我清楚的记得每一次离家时的心情,内心五味杂陈,所有温情的,克制的,内心悄悄滋长的情绪扑面而来。
一想到自己又一次要背离身后的父母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辛,独自承受生活里的种种压力,就越来越怀念能被父母疼爱和保护。
毕业后的这些年,每年能回家的频率最多不超过两次,我最羡慕的就是身边那些每天下班可以陪父母的同事,他们可以吃到爸妈做的热腾腾的饭菜,可以随时照顾到他们的身体,而我,只能通过电话关心他们的安危。
我最怕的就是睡觉梦到爸妈然后哭着醒过来,有时候也会自责没有留在他们身边。
渐渐地,我终于明白了父母的不容易。
亲情是轮回的事情,我们小时候父母为我们付出那么多,他们总觉得那是应该的,其实即便是亲情,也没有谁应该为你做什么,只是因为他们生养你,且用尽他们全部的爱意,这是轮回的,我们也会这样对我们的子女,而当我们作为子女,我们理应懂得回馈。
每次想到这里,我总希望自己能快点长大,能早日为他们分忧。
时光不会等我们,他们却渐行渐远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一书中有句话说: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一段路程,无论最终是否像自己期望的一样圆满,我们能做的就是这一路去珍惜他们还能陪伴我们的日子。
我们总是用失去的代价学会珍惜,可是时光不会等我们长大,不会等我们变得有钱,有能力,再给我们机会去陪伴父母。
你总想着自己青春的白驹过隙,却忘记了,老家的父母早已夕阳红。 你和父母约定过很多事,后来因为忙着工作,忙着恋爱,把答应他们的事一推再推,却从来没想过自己日后是否有时间和机会一一兑现。
父母就是那个希望你过得特好他们每天喝粥也开心的人,即便我们没时间陪伴他们,他们也从来不会责怪我们。
工作永远做不完,喜欢的人也常常一拍两散,如果不懂得珍惜,不懂得及时给他们陪伴,日后一定会遗憾终身。
当我渐渐发现自己成长的速度已经快跟不上父母变老的速度,我再怎么拼命,还是不得不接受父母一点点老去的事实。
我就告诉自己,无论有多忙,我也会抽出时间去陪伴父母。
生命是轮回,有一天,我们会像幼时父母照顾我们一样,把他们当孩子一样疼爱。
但在这一路,希望你能有时间和精力去陪伴他们,能常常去看看他们,关爱他们,因为时间稍纵即逝,很多人和事,都经不起等待和推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