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想法国学与传统文化
这个“乡下人”不简单,他的文学作品让家乡成为“网红”

这个“乡下人”不简单,他的文学作品让家乡成为“网红”

作者: 锦瑟酉娴 | 来源:发表于2019-03-20 11:52 被阅读56次

一部《边城》,向世人展示了湘西的宁静、美好。“世外桃源”般的湘西,也因此引起世人关注。人们又多了一个旅游好去处。

是什么样的文字,有如此魅力。它的作者,又是何方神圣呢?

说起作者沈从文,我们也许并不陌生。人们大多津津乐道于,他与自己的学生,张兆和的恋爱故事。

沈从文

身为大学老师的沈从文,看上了十八岁的张兆和。从而开启了,长达四年的,锲而不舍的追求。

一个是来自湘西的“乡下人”,一个是有显赫家世的“黑富美”。

是典型的门不当户不对。但,执拗如他,竟然坚持四年的情书不断。

四年里,每天坚持书写爱慕,表达相思之苦,算是今天很多写手的“日更”了。

能够最终获得“乡下人,喝一杯甜酒”的“船票”,这些书信,功不可没。

沈从文与张兆和

其实,沈从文的《边城》,就是得益于,他与张兆和,不间断的书信。

即使他们已经成婚,但只要分开两地,定然是书信往来。

沈从文回湘西的时间里,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尽皆写给新婚妻子张兆和。

这些文字,成为日后《边城》的主要素材。

想不到,这样一部惊艳世人的作品,竟是与爱人的“情书”成就的。

如果只看沈从文的求学经历,很难想象他后来能有这样,令人瞩目的成就。

幼年的沈从文,生活在美丽的凤凰古城。住在靠祖父留下的房子里。

祖父是凭借军功,获得成功。由于过世太早,没能留下很大家业。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小时候长得高大结实,聪明过人。

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小岳焕能够,光耀门楣。

可是,小岳焕不肯坐在学堂里,听那些“老古董”的教学。

他受不了固定不变的生活,呆板没有生气的课堂,是他要努力逃离的地方。

私塾几年,逃学为主。尽管总结出了其中“真谛”,也少不了事情败露,被罚跪很久。

有意思的是,那时的沈从文,不以为苦,反能很好的利用了,这个“复习机会”。

他回味着一天的玩耍经历,感受着那么多课堂以外的,新鲜有趣。

这段逃学时光,所有的经历,都成了日后,他的作品中的素材。

小城里面,那些打铁的,杀牲口的,做手工艺的,各种小店,各种生活,都是沉闷的课堂,不能带来的,丰富的感官刺激。

《边城》里面,那么纯净清澈的世界,那么浑然天成的醉人湘西。

一条小船,一个老船夫,一个肤黑清丽的女孩。时间像是停步,岁月不再光顾,一切静美安好。

不是心中积淀深厚,不是经历丰富难得,不是作者心思细腻,哪里能有这般大作。

本就没有接受过多少正规教育的沈岳焕,在十五岁时,参军入伍。

军旅时间虽然不长,却因此多了一重经历,收入写作素材库。

尤其难得的是,沈从文这段经历中,遇到一个影响他一生的人。

此人就是“湘西王”陈渠珍。陈渠珍学养很深,颇爱收藏。这一点,让他手下的书记员沈从文,得以大开眼界。沈从文就是那个时候,成为一个文物迷。

陈渠珍的收藏,数量大,品种多。几个体积很大的楠木箱子,里面是古画、古瓷、碑帖、书籍。沈从文在登记造册的过程中,“被迫”了解了年代,作者,名称,用途。

这期间,他还阅读了相关书籍。初步掌握了一些文物鉴定的知识。

沈从文在婚后,经常“淘宝”,收藏,加重了家里面的经济负担。其实张兆和,是不认同的。

在走出课堂以后,沈从文爱上了学习。他为学习痴狂,甚至不惜在最困窘的状态下,去北京的大学里,做一名旁听生。

从此,一个孜孜以求,不断进取的沈从文,出现了。才有了,他后来在大学任教授,并结识终身爱人,张兆和。虽然,他们的婚姻,苦涩大于甜蜜。

老年沈从文

沈从文,由一个“小学生”,成长为大文豪,古玩专家,都是执着努力,不懈追求的结果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个“乡下人”不简单,他的文学作品让家乡成为“网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vfw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