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踏踏实实教语用

踏踏实实教语用

作者: 清泉石上流的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5-30 12:52 被阅读0次

                     

踏踏实实教语用

踏踏实实教语用

              ——王君老师《风雨》课例鉴赏

文/夏海芹

何为语用?语言文字运用是也。立足于语言文字,以语用技能和语文素养为目的,以教会学生活用语文为要义。

语用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王君老师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语文教学的‘瓜’‘豆’只能是‘语用’,而不是‘别的’。‘别的’只是因为种了瓜种了豆之后自然而然被改良了的空气、湿度、温度等。”余映潮老师也说:“非常重视‘语言学用”的教学’的课是好课”。王君老师执教的《风雨》一课,是语用型文本的代表课,近日笔者再次学习,将所思所获赘述如下:

一、“语用点”丰实,化单一为多元,课堂呈现立体化

语用重要,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可应该选取哪些语用点来教,仍然是困扰一线老师的大问题。关于语用点的选取,王君老师研究出两个“超越”:一是超越文字个体或词句小团体,扩大到段、篇、章、书的文字大团体;二是超越“有辞格”――传统的修辞方法,进入“无辞格”的研究。纵观《风雨》一课,落实的语用点有侧面描写、选材谋篇、段落的纵式深入和横式铺排、妙短句、奇比喻、活连动、多角描摹、状语后置、品析字词、虚词运用等十余处。这些语用点,既有“词句小团体”又有“文字大团体”,既有“有辞格”又有“无辞格”。

《风雨》是贾平凹先生的作品,贾平凹素有“鬼才”之称,文中虽不写一“风”一“雨”,却处处在写风雨,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作者观察精细入微,想象丰富,比喻新奇,读来让人如临其境。教《风雨》不教语用,总有入得宝山空手而返的遗憾。很多课堂抓住“侧面烘托”、“比喻拟人”的语用点,课堂因教学内容的单一,多在平面层次滑行。王君老师通过多事物,多角度,多层次的品析,构建生动立体的语用场,让学生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渐渐明晰“鬼才”手法之“鬼”,原先眼中的其人其文其景其趣,变成了奇人奇文奇景奇趣。

踏踏实实教语用

二、“五看式”串联,融纷繁为简单,课堂结构简明化

关于语用性文本的实践操作,王君老师研究出两种路径:一种是聚焦法――侧重解决文本中最鲜明突出的语言问题。第二种是发散法――全面关注一个文本的“语用”。即“五看式——看篇、看段、看句、看词、看意”。《风雨》一课,是“五看”式教学的典范。

“五看”并非平均用力,着力点在看段、看句、看词上。其中,看段部分,重在研究“段落展开的奥妙”。问题设置如下:

从段落内容展开来看,1段和7段的写法基本一样,2段和其他段落的写法基本一样。你能看出段落展开的奥妙吗?

段落铺展是个新颖的语用点,通过引导、辨别,学生明了1段、7段属于抓一物纵式深入的展开方式,2段和其他段落属于摹多物横式铺排的展开方式,进而明晰有的段落选材“疏可跑马”,有的段落选材“密不透风”。这样,张弛有度、疏密有致的段落铺展,学生就能领会于心,教学效果扎实透彻。

看句环节最是精彩。王老师能把大家熟知的一些语用点讲出新意来。譬如,比喻。王君老师不仅讲本体、喻体,她还说——

精妙的比喻往往是本体和喻体的距离很遥远,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化腐朽为神奇,这就是作家的眼光。

这个观点与黑格尔的看法惊人相似。黑格尔是这样谈比喻的:“为着避免平凡,尽量在貌似不伦不类的事物之中找到相关联的特征,从而把相隔最远的东西,出人意料地结合在一起。”以新夺人,以奇制胜,是一个优质比喻句的特性。这样更深一步的教学,不仅对学生领悟贾平凹出色的语言有指导作用,对学生之后的写作应该也有很好的引领作用,再写比喻的时候,学生心中就有了优劣的标准,就会朝着新奇的方向去努力。把方向告诉了孩子,这是有高度的课堂。

微点精彩是局部,整体出彩才是关键。五看式教学法,使得教学步骤明晰简单,教学方法简洁有效,化繁为简,简而有序。

踏踏实实教语用

三、“小步走”分解,把深入变浅出,课堂氛围有趣味

余映潮老师说:“能够在细节上做出深度的人,是严谨工作的人,是严谨治学的人,是比别人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做好同一件事的人,同时也是可以将事情做得好上加好的人。”于课堂教学而言,我认为这样的细节体现在教学步骤的精细上。如果每一个环节都是一条长长的路,那么将长路截为几条短路,学生就会走得更轻盈。将长路变短,是化难为易,是把深入变浅出,是对学生心灵的关照,是对教学效果的负责。

“五看”环节中,前三个环节是精细的“小步走”。“看篇”环节由“原文找材料”“材料细归类”“材料巧安排”三步组成;“看段”环节由“识段内描写对象”“辨段落开展方法”两步组成;“看句”环节由“评选最精妙句”“原句改句比读”两步组成。将大步变小,把长路变短,步步有风景,处处有收获。

王君老师认为,语文老师应该是时代的语文老师。她的课堂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老师永远站在潮流的前沿,在教学中总能注入生活的“活水”,比如《看云识天气》中用“明星分类”来练习分类别;课堂语言中的“小鲜肉”“老腊肉”;以及刚刚结束的5月28号中午现场直播的“趣点研究”诸多材料的引入,她将时尚新鲜的元素融入语文教学,与学生认知无缝对接,零距离交流,能瞬间引发孩子们的共鸣。《风雨》一课中的“评选‘感动读者’最精妙句”“跟贾平凹PK一下”等环节就很有趣味,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正所谓“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在王君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总能打开心扉,把平时藏着掖着抹不开面子不愿说出来的话,劈里啪啦,全都掏出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是青春语文的鲜明风格。

四、“巧看意”卒志,将情怀融诵读,课堂结尾有回味

青春语文对语用型文本的教学有鲜明的主张:实现语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双向开掘与情趣呈现。因此,在“四看”的语用之外,还有“看意”之第五看。长期以来,语文界常批评那些一味“讲道德,谈爱心,说感想”的课堂,认为“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可是我们必须知道,语文的田地里不仅生长各种知识语用点,还生长精神的禾苗。潘知常教授就发出浩叹:“我们的语文教学已经没有了灵魂。”在语文素养备受推崇的今天,对学生进行适当适量的人文情怀的教育,是语文课的担当和使命。

读一则寓言故事,给读者最重一击的是最后的哲理提炼,精深警策的意蕴让人瞬间开悟。我认为,“五看式”中的“看意”,与此异曲同工。“看意”如何看?要做到简短,深情,有力,有“豹尾”效应。《风雨》一课,王君老师采用的是“代入变形配乐朗读”。只是稍微改动一下原文,让学生成为主体进入文本,有强烈的“代入感”,就把学生从领略自然的风雨引向思考人生的风雨。言尽意穷,余味悠长。

正如叶圣陶老先生在《苏州园林》中所说的:“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名师名课亦是如此,捧卷赏读,常读常新。

相关文章

  • 踏踏实实教语用

    踏踏实实教语用 ——王君老师《风雨》课例鉴赏 文/夏海芹 何为语用?语言文字...

  • 夏海芹:踏踏实实教语用

    夏海芹暑期课程第一期开课啦! 【课程解说】 何为语用? 语言文字运用是也。立足于语言文字,以语用技能和语文素养为目...

  • 指向语用教语文

    “语文教学来不得半点虚假,语用教学,只有扎实才能展现魅力。语文教学,只有聚焦了文字,关注了表达,课堂才能更具...

  • 浅谈教学的语用转向 Sunday10.27

    主要内容 1、引言 2、英语教育“语用转向”的必要性 3、英语教育“语用转向”的内涵 4、英语教...

  • 2021-02-14

    第四章1/2 1. 目前学界对语用教学持有哪两种主要观点?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 一种是教语用学知识,即将语用学的...

  • 2021-02-09

    第一章结束 1. 语用学研究有哪些类型?它们分别研究什么主题? 理论语用学:哲学语用学、语言语用学、社会语用学、认...

  • 2月文献阅读笔记04-《语用身份论》

    2019-02-13 第二章 语用身份的界定 2⃣️语用学视角下的身份研究 一、语用身份的定义与分类 1. 语用身...

  • 《语言学概论》——考前密训——第六章 语言运用特点——语用

    51.语用及语用性质(名词解释、简答)★ 语用:语用指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设计交际双方,还受语...

  • 踏踏实实教英语1

    关于英语朗读,他指出:“背得吞吞吐吐不如读得清清楚楚。”; 关于课外作业,他的建议是“练习不会做,再把...

  • 2021-02-11

    第三章: 1. 什么是语用习得? 包括两种:母语语用能力习得与外语/二语语用能力习得 一种观点认为语用习得即了解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踏踏实实教语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vim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