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
最近和朋友聊到宗教与社会,总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这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宗教是宗教,信仰是信仰,断不能混淆。你哪怕是说“金钱万能”,也是有信仰的。只是信仰的健康与否问题。
而国人的宗教问题确实有些吊诡。只要一提起宗教事务,估计首先反应过来的就是佛教,道教。其实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个著名的“三教合一”的说法。哪三教?儒教,佛教,道教。有朋友就会奇怪,儒家算是一个宗教吗?为什么感觉不到呢?佛教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道教相对来说香火少些,可儒教算什么呢?我们平时供奉的菩萨,佛像,真人,到底有些什么异同?为什么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宗教最后却败给了印度传进来的佛教?这其中还有多少以讹传讹的经典和事故?对,不是故事,是事故。
因此我想就这些话题和三五好友展开讨论,就自己知道的,补充大家知道的,为大家平时的常识勘误,特开启以下聊天活动,专门聊聊中国三大宗教的一些历程和旧事。因为是聊天成稿,并未做大的修改,大家将就着看,如果能得到知识点,就算是没有白聊。也欢迎有兴趣的各路大神加入讨论,一起纠正我们的知识误区。可以加我微信,一起加入“正知堂”,互相探讨。后期还会不断拓宽探讨专题,只要有正确知识,欢迎来分享,满足你看见别人常识性错误就想表达批判的愿望。
以下为儒家第一聊。
有朋友提出,汉武帝支持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统治思想。汉武帝本人并不喜欢儒家。中国几千年来的格局追根溯源在西周的一系列的制度,孔子的思想是恢复西周的状态。西周的没落与西周初期的分封制关系巨大,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祖宗都是曾经分封的王,孔子给混乱的社会开出的“药方”之一是恢复周礼,回到西周的状态。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汉武帝生平所做的大事情之一是就是“推恩令”,削弱藩王的势力。所以,儒家被推崇也好、被诋毁也好,都是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它罢了。在利用它的过程中,异化了它。
另外有朋友聊到,儒家本身内部派别差异也挺大的。公羊儒生,谷梁的,左传的都不一样,还有其他经书的学者思想也都不一样,汉武帝独尊的公羊儒。还有今文学派,古文学派。汉武帝以后好像公羊就慢慢凉了,然后那些僵化的古文学派蹦跶起来了。
我们就以上观点探讨一下。
西周初期,分封制依靠的主要是亲缘关系,其次是功勋。周朝能延续那么久,主要就靠着血缘的关系,你是一个封国的主人,周边的封国国主不是你叔叔大爷就是你侄子,你当然不好意思搞吞并。
那为什么后期又会乱呢?春秋战国那是什么时候了,那时候想找一个共同的祖爷爷得往上翻多少代。实际上,并非分封制本身的问题,而是当时的社会现实,人们的血缘关系越来越疏远。而这是当时开创制度的人所无法想象的。春秋战国之乱的原因是血缘关系的疏远,大家由一开始的不好意思到后来的没啥不好意思的转变,而不是分封制本身的问题。八百年江山在那立着,足以见得分封制在当时已经是无可挑剔的制度了。
最近看一本讲法国大革命的书,关于封建维稳的见解很有趣。因为你是领主,特权与义务并重,就会使人谨慎,因为地方经济和个人特权紧密关联。但皇帝就没这个顾忌,只要大家伺候好就行,会忽略义务。就是副总负责制,老总啥事不干,工资拿得最高。这种情况下领主和平民同战线,领主又受制于皇帝。当皇帝穷奢极欲,领主同时面对压力和生活质量下降,于是造反。
法国大革命是皇帝拿领主特权买卖,割裂了那种领主和平民的脐带,而花钱买官的又要回本。老百姓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中产日子好过了就饱暖思权力。所以破坏旧制度就是第一步。道理都差不多,历史不会重复,重复的是人。
然后再说说汉武帝的问题。推恩令,并非汉武帝首创。他是刘邦创立的制度发展出来的结果,主旨都是削藩。为什么汉武帝敢出重手,而前几位皇帝不行?主要还是因为穷,折腾不起,所以手段缓和。
文景之治,为汉武帝打下了基础。文景就想削藩了,文帝景帝,还是很穷啊。我们要了解到汉文帝是怎么上位的。
前180年,吕后归天,诸吕作乱。刘氏宗亲于正月十五杀尽诸吕,举代王刘恒为新帝,史称汉文帝。
他就是个捡来的皇帝。根基不稳,肯定不能乱搞。一个是中央集权不够,刘恒有点操之过急,闹了七王之乱。但话说回来,七王不乱,推恩令也推不动。推恩令,是以酎金夺爵为开端。
以上是闲聊扯远了,下面认真聊聊儒教。
儒家到底是啥时候成为宗教的呢?应该是战国。第一座孔庙,是战国建的。身为一个宗教,要有祭祀对象,战国的时候就有了。也就是说儒家祭祀的是孔子,还有他的门徒。
你们看看曾在中国历史出现的活人谁被立过庙?除了那些诸如吕洞宾一类的神仙,就只有孔子和关羽。佛教大举入侵是东汉,反过来促成了道教的产生。后来道教里面的神职基本上都是活人,比如玉皇大帝,他就姓张。所以,基本可以确定儒家成为儒教,是从战国时期第一座孔庙开始。
好,我们现在跳出儒家的话题,来看看怎么样判断一个宗教?
宗教要有教规、戒律、祈祷功课之类,东方佛争一炷香,西方争真主。所以有排他性,有供奉。
清规戒律这些东西,儒家其实是有的。《论语》里面记载了孔子的那些话,其实就是他对后来人的行为上的一种要求。儒教的经典是《论语》,而儒教的教义则是“克己复礼”。不是任何一个宗教的教义都是明确写出来的,从以前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到曾经的撒旦教,到头两年的飞天拉面神教,实际上都是没有明确教义的,他们的教义都是后世的信徒根据他们经典的一些话归类出来的。
由此可得出,儒家在当时确实可定性为一种宗教。有教义,教规,教宗。只是不论鬼神,属于一种比较世俗的教,但是还是提倡修身。我们这里单指先秦儒学进入汉朝后被神化,哲学化的儒教。
今天先聊到这里,我们下次接着聊儒学的异化。
附注:第一天属于采集观点聊天成稿,结构比较混乱。后面采取专人主讲解惑聊天,思路会比较清晰顺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