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找到的比我好那就忘掉我
(2016年)重阳节这天,许淇因病辞世,享年79岁。所以,这几日翻阅《许淇文集5》,格外地別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本集收录1997年出版的《许淇随笔》和1999年出版的《在自己灯下》两本书,文章体裁均为短则几百字、长则千余字的散文,或精准点说,是散文的一种形式,随笔。
刚才特意百度了一下,从百度百科得:"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
那么,许淇是如何运用随笔这种写作形式来"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呢?他诉诸于笔端的"随笔一记"都记了些什么呢?
假如你找到的比我好那就忘掉我
假如你找到的比我好那就忘掉我
《许淇随笔》一书以时间排序,收1986年至1996年间的随笔75篇,尤以1994年和1995年的文章居多,占全书篇章近一半,以1995年7月为例,竟有文章5篇,计《读<读书随笔》、《达夫书话》、《门外读词》、《雅号和口语入词》、《此身未入文坛》等,可见其笔耕之勤。《在自己灯下》收文章85篇,以其中一文《第六十个中秋》推测,这些文章当写于其花甲年前后。那些年,他应是文联主席(退休后为名誉主席)的职务,人际关系纵横交错,社会活动迎来送往之余,他在《业余的业余》中自述"吃了晚饭便一准枯坐在灯下度夜生活,写点散文····"。
现在,我们可以从许淇的日复一日的笔耕不辍之随笔中窥得他的生活情趣与享受所在,他的精神世界与激情所在,他的心灵感悟与诗意所在,他的思想见解与智慧所在。画音书歌、风花雪月、虫鸟禽鱼、烟酒果茶、乃至远游访友食粥听戏看摔跤,皆在许淇笔下成文,抒怀。他写青春期的《海上书肆梦》,写童年时的《雅歌》,写8岁丧母到老之受伤尝悟到的《"爱別离"与"怨憎会"》,记《趣》《说累》,《对歌》《吃花》《谈"刨闹"》《论脾气》......篇篇随笔皆是自在的流淌、心灵的私语、智慧的情趣。他在《太平鼓与"野狼嚎"》一文中直言:"什么题材不能写出好文章!"瞧,在许淇的随笔里,生活着一个天真自信、情真意切的"许淇",时时处处事事皆可凝神细遐思、妙手偶得文。他长久地、断断续续却永不停止的思索着生活,践行着他的理想主义的价值观和道德感,直到这一年的秋季。他在《中国的蟋蟀》一文结尾说:霜月当窗,疑是熹微,确该在"促织"的频频相催中起身早行了.....然后,年复一年的秋色秋意秋声,送走流光岁月,你则双鬓斑白,访旧已碧落黄泉了。"
假如你找到的比我好那就忘掉我
文以载道,文为心声。可以说,文章是文人的"自我介绍"。因为文人的写作技巧再高超,再会掩饰,其感情、立场,才华、识见,乃至思想、灵魂都会在文字中展现,或曰暴露。无论作者自我感觉如何良好,什么样的文章才能感染人、影响人,读者自有判断。
许淇老师奔涌的灵魂可安息矣!
假如你找到的比我好那就忘掉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