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姑娘

小学的时候我常常在课本上看到高尔基的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它一样以高频率出现的还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当时的我对这些名言都毫无感觉,知识浅薄的我甚至连“颜如玉”是什么都不知道。
我是在农村读的小学,父母和老师等长辈对兴趣激发、特长培养这些方面的教育都不是很重视,成绩的提高是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因此在我的小学阶段,我是没有读过课外书的,如果硬要严格地算的话,我读过一些作文选,当然也只是为了应付写作,不能算是自己真正地想要阅读。我还记得我读过的一篇优秀作文,主角是一个认为父亲重男轻女的女孩,有一天她和她弟弟起了争执,明明是弟弟的错,父亲却不分皂白地打了她,后来知道真相的父亲向她道了歉并向她流露了自己内心深处对她的爱……我是哭着看完这篇作文的,也是第一次被文字的魅力所感动,更是被文字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所震撼,从此这本作文选也一直被我收藏着。
初中的时候我到隔壁镇上的一所私立学校读书,这所学校以严格出名,当然有老师的严格,学生的成绩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初一和初二的时候我也没看过什么课外书,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在小学所受到的教育,它让我深信只要成绩好就行了,看课外书只是在浪费时间。初中的老师虽然严格,但学生还是很自由的,因此我身边不乏有许多爱看课外书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每当一群女生在讨论某本言情小说里面的情节的时候,我总是连一句话都插不上,我甚至对自己说:“没关系,这些小说只会浪费你的时间。”很久很久以后,每当我想起我初中的女同学互相传阅书籍并且生气勃勃地、神采飞扬地谈论着小说的场景时,我才明白当时的自己是失去了什么。
初三的时候因为要应付中考语文对课外书阅读的考察要求,我和其他同学一样看了《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红楼梦》等书,算是第一次广泛地阅读书籍吧,读书的兴趣也是在这个时候慢慢被培养起来的。我还记得祥子的三起三落,记得保尔柯察金的那段名言,记得108个好汉的其中几个,也还记得林黛玉葬花时唱的“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或许我骨子里就有一种对课外书的热爱吧?所以稍微一接触我就爱上了它,只是那时候苦于中考的压力,我对它的爱被迫扼杀在了摇篮里。
升上高一了,学业轻松了不少,课外书也从此源源不断地出现在我的面前。由于早前就听说过三毛,对她的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我高中看的第一本课外书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该怎么形容当时看这本书的心情呢?我想“走火入魔”这四个字来形容我也不为过吧?我仿佛是获得重生一般,通往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从此被打开,满园春风,满脸喜悦,心里的那颗小树苗在悄悄成长。我几乎是不分昼夜地看完了《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的,后来也买了三毛的其它书来看——《雨季不再来》、《送你一匹马》、《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等等,对三毛的人生阅历、兴趣爱好、文字风格、性格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她的书很真实,如她的人一样真实,文字在平淡又不平凡的生活中体现出魅力,流水般的温柔告诉我人生的一些道理。
我高中的时候还看了很多其它的书,柴静的《看见》、钱钟书的《围城》、八月长安的振华三部曲等等,不同类型的书以不同的方式告诉我人生的一些道理,让我逐渐从一个稚嫩的做事急躁的小女生变成一个会思考会三思而后行的大姑娘。这些书也为我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当要写关于“坚持”这个话题的作文时,我会写三毛对撒哈拉沙漠的坚持,会写柴静对记者这份职业的坚持。所以,看课外书不等于浪费时间,也不等于在做无用功,恰恰相反的是,看各种各样的书实际上是对我们学习上的一种帮助,也是对我们人生成长的一种帮助。周恩来年轻的时候和同学一起写作文,结果他是最早完成的,而且质量相当不错,作文写得又快又好是因为他平时看了很多课外书,积累了很多各方各面的素材。
两年前我开始读大学,看课外书的时间更是增加了不少,图书馆里的书对我而言就是学校最大的宝物。这时候我不再是泛泛而读了,我会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最感兴趣的最需要的书来看,虽然大学的自由时间有很多,但就像一对情人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到对方一样,我也必须在成千上万本书中选择对的那一本。这时候,于我而言,看课外书就是在寻找一个未知的世界,一个或许我们这辈子都无法接触到的世界,比如莫言在《蛙》里描绘出的计划生育的那个旧时代,也比如王安忆在《长恨歌》里描述的那个纸醉金迷的旧上海……看课外书对我而言也是现实中的自己与灵魂深处的自己的一场交流,在阅读中我可以看到更多的不一样的自己,很多因为书籍才被释放出来的自己,或者看着看着就嚎啕大哭,也或者看着看着就哈哈大笑,这些都是现实中很难做到的啊。
有时候我会遗憾小学没有看过课外书的自己,也会想着如果我的小学老师鼓励我们看课外书该有多好,不过这些也只能是过去了,过去的无法挽回,现在的美好鼓励着我看更多的书,永不放弃,在书海里做最真实的自己。倘若哪一天我当小学老师了,我想我一定会鼓励我的学生去看课外书的,因为课外书会是另外一个美好的世界……
我与课外书的爱恨情仇,还在继续着……
END
写于2017.3.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