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解读:《聊斋志异》考城隍 孝道感动众神

解读:《聊斋志异》考城隍 孝道感动众神

作者: 纯简_e44a | 来源:发表于2020-02-25 14:39 被阅读0次

考城隍

原文:考城隍予姊丈之祖宋公,讳焘,邑廪生。一日病卧,见吏人持牒,牵白颠马来,云:“请赴试。”公言:“文宗未临,何遽得考?”吏不言,但敦促之。公力病乘马从去,路甚生疏,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时入府廨,宫室壮丽。上坐十余官,都不知何人,惟关壮缪可识。檐下设几、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与连肩。几上各有笔札。俄题纸飞下,视之有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诸神传赞不已。召公上,谕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称其职。”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膺宠命,何敢多辞?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上一帝王像者,即命稽母寿籍。有长须吏捧册翻阅一过,白:“有阳算九年。”共踌躇间,关帝曰:“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瓜代可也。”乃谓公:“应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及期当复相召。”又勉励秀才数语。二公稽首并下。秀才握手,送诸郊野,自言长山张某。以诗赠别,都忘其词,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之句。
公既骑,乃别而去,及抵里,豁若梦寤。时卒已三日,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问之长山,果有张生于是日死矣。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入室而没。其岳家居城中西门里,忽见公镂膺朱耍舆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询乡中,则已殁矣。公有自记小传,惜乱后无存,此其略耳。

故事大概讲的是一个叫宋焘的人,病卧在床上。有一个小官吏牵着一只白马过来,请宋焘去应考。他问官吏,但官吏没有回答,而一直催促,只好跟着去了。

一路上都很生疏,到了一个华丽的宫殿,宫殿外有两套座椅,已经有一个秀才坐上去了。宫内坐着十几位官员。

不久卷子就发下了,有八个字“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不一会儿,两人文章就做完了。宋公文章中有“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众神看后称赞不以,请了宋焘上殿。

下令曰:“河南却个城隍,就由你去担任了”这下宋焘才反应过来,扣头在地,哭着说:“我家中还有七十岁的老母,无人奉养,请大王待我给老母送了终,再上任。”众神拿不下主意,关帝神拿来了生死簿查看,宋焘母亲还有九年阳寿。便下令让同考的秀才张生先顶替九年,九年后在由宋焘上任。

宋焘骑马回到家中,迷迷糊糊的从棺材中醒来。母亲听到一旁的棺材中有呻吟声,赶快将他扶了出来。那时他已经死了三天了,周围人都议论纷纷。后来据打听,隔壁县有一个叫张生的秀才前几天死去。

九年后,宋焘的母亲果然病逝,宋焘处理完宋母的后事后,洗了个澡,刚进屋便死去了。

他的岳父住在城里西门,忽然见到宋焘骑着红缨大马,带着许多车马给自己道别。他们很惊疑,去宋焘家中问,才得知宋焘已经去世了。

每个故事后都有它自己的寓言,作者借这个表达了对科举考试的态度和对仕途的向往与热情。而自己却未能如愿考中,故事中“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也是作者本人的一种思想。而整篇文章有体现出了一个孝字,一个快知天命的人病卧在床却考中了状元,本应该开心才对,但因为母亲无人赡养,却哀求众神,突出了宋焘这个人的品行端正、仁孝。这也是为什么神仙们能批九年的假让宋焘为母亲送终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读:《聊斋志异》考城隍 孝道感动众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ktc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