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想】或医,或师

【随想】或医,或师

作者: 小鹏医者 | 来源:发表于2020-04-01 20:19 被阅读0次

文/小鹏

医,即医生。古时“医生”的叫法,北方叫“大夫”, 南方叫“郎中”。  而起源于汉代名医张仲景行医的典故,把在中药店中为患者诊脉看病的中医大夫,又称为“坐堂医”。

师,即老师。古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作为一个尊称,病人经常称医生为“老师”,这显得更加亲切,有助于拉近医患关系。

“即爷星榔牙吼俩”(虎纠哇,普通话翻译为“这个老师很好说话”)。平时看病的时候总是会听到当地病人用福州方言说出这句话。以前一直不解,我是医生,怎么就成了病人的老师了呢?

 

坐堂医

记得,自己还是医学生的时候,在上《医学人文课》时有一句话印象深刻——“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出自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翻译为白话文理解为:正是病人给了医生不断临床实践的机会,医生才能达到今天的疗效和学术境界。医生在诊治病人多年的经历中获取对疾病的丰富经验,进而才能够更好地帮助更多的病人。因此,经过“西方”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医生,即使最后没能当医生,也肯定都听过这句话。

Q:可是,为什么病人却称呼医生为老师呢?

A:在临床工作十余年从来没有深思过这个问题。但是前两天门诊又遇到了有病人背地里这么说,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上网搜了一些资料,结合自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大致搞明白了其中缘由。

希波克拉底

\star 西医文化:西医医生培养受希波克拉底影响大,他的这句“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已经深入所有医生的骨髓里,这句话体现了医学人文,也叫“医德”。还记得自己大学第四年从学校课堂进入医院见习时,对着希波克拉底雕像宣誓过;记得自己大学毕业进入医院,成为一名正式的临床医生时,对着希波克拉底誓言再次宣誓。两次的宣誓潜移默化之中在心里烙印下“医生是崇高的工作”的印记。

医患

\star 中医文化:中医医生的培养自古都是以师徒关系以及学堂形式慢慢传承下来的。古时成名的医生都有带很多学生,故被学生们称作“老师”,最后泛化到病人中,也这么称呼医生为“老师”。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换句话说,被病人叫做老师,是一种认可,一种信任。

first do no harm

虽然中西文化有别,但不管医生与病人之间如何称谓,医生和病人之间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疾病。只有医生和病人一起携手,面对共同的敌人,才能最终实现相互群体间的健康与和谐。


悟道:医者,师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相关文章

  • 【随想】或医,或师

    文/小鹏 医,即医生。古时“医生”的叫法,北方叫“大夫”, 南方叫“郎中”。 而起源于汉代名医张仲景行医的典故,把...

  • 榨油随想

    榨油随想 剥皮 褪去伪装 还真实的自己 或饱满 或干瘪 或虫眼 或疤痕 整装待发 不是...

  • 随想或悟空6

    随想或悟空6:近三十年的假洋鬼子 民国时期,有相当一部分假洋鬼子,他们无法加入外国国籍,实为中国人,却处处模仿外国...

  • 随想或悟空4

    随想或悟空4 4.破釜沉舟被夸大,农民起义军不堪一击 秦末名将章邯率骊山劳工30万人组成的军队,杀陈胜于城父,破项...

  • 随想或悟空3

    随想或悟空3 3.真正的神箭手出在森林而非草原 历数中国神箭射手,有远古时代射日的大羿、春秋时百步穿杨的养由基、战...

  • 随想或悟空5

    5.余华《活着》中吃豆子撑死的苦根 昨晚重读了余华的代表作《活着》,最惋惜的是吃豆子撑死的苦根。那么,吃豆子真的会...

  • 随想 四十七 或喜或悲

    其一 季节 裹着牛肉的粢饭, 散不尽香味的豆花, 脚畔旋转的空气, 和, 天边不动的云。 它们合伙走漏了, 夏天的...

  • 生命不息!

    灯火阑珊,看朋友圈随想 人生在世,成王或败寇也吧!轰轰烈烈,或深水静流依然!或急流勇退,或如小溪般长流,或如湖面...

  • 心,不或—四十随想

    写下这个题目,心里不由的一惊,居然,四十了?!传说中的人到中年,我也要经历了。 三十以后就对年龄无感了,并不是忌讳...

  • 呵呵哈哈哈或或或或或

    啊啊啊啊啊啊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想】或医,或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lb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