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第十三天的打卡作业如下:
阅读第二篇【思维改变生活】“我不想与我不能”(113~117页)根据作者阐述的内容。
1.思考关于“想做”和“不想做”的问题,你在生活中遇到此类的事吗,简单介绍一点,如果再让你做一次选择,你还会改变你之前的选择吗?
2.结合“自利归因”,总结出对你有用的一个点。
今天的读书打卡内容是张云皓同学设计并发布的,仔细看还有两个小问题,挺不错的。
带着问题读书,是非常好的做法。毕竟,读书就是为了“用”,寻找和提炼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很重要。因为,时间成本很贵。
通过阅读这篇内容,关于这两个问题,我的答案:
1.关于“想做”和“不想做”这两个念头发生冲突时,一般情况下,只要我“想做”一件事,不管外界条件或时间等等,我是一定会做成,且较常人更加用心,略有创新。因为我一直相信“成事在人”。(有部电影,就叫这个名字,推荐给你,抽空可以看)
而对于“不想做”的事,往往是自己时间不太允许,或者归根到底就是自己不感兴趣或觉得获得的价值体验感不好,或者挑战性不强,再或者是对自己没有太大帮助的事,我会直接推掉(可回首过去,工作一旦来了,我都会接招,只不过会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会有所不同,把时间用在自己觉得值得的地方,比如读书)。
而一般对自己成长和学习有帮助或有督促的事,即便是时间紧张工作繁忙,我也会挤时间或熬夜加班搞定。你知道的,做自己喜欢或想做的事,自己愿意花费时间进去,那是一种心流状态,一般两三个小时过去,仍乐此不疲。特别是和牛人或优秀的人一起交流学习进步的机会,我都会抓住。
所以,再做一次选择,我仍会接招,做,且做好。这是自己做人做事的态度。除非特别不喜欢的事,或者不喜欢的人安排的事,我会非常明确的拒绝。
2.书中说到:改变“想做”很简单,只要改成“不想做”就行了。而改变“不能做”则难多了,需要你“做到”这件事。这句话说的特别到位。想不想做,关于在于自身。态度决定行动。文中对“自利归因”做出的简单解释是,功劳都给自己占,责任都给别人担。目前结合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处事心态,还不存在。如果真有,还需从自身反省。发挥自己的自由意志和主观能动性,在我看来,只要想做,一定能成。成事在人。修心。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