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人物角色概述
在业界,人物角色没有标准格式,不同专家有不同方法。
使用人物角色的目的是:概括设计活动的具体过程,确定用户需求框架,确定优先级。
人物角色受众:设计团队
工作量大小取决于4个因素:活动、细节、范围、涉众
产生时间:对项目进行详细设计之前

3.2、人物角色简介
3种常用定义人物角色的方法:数据驱动、基于组织(这翻译真是看不懂啊)、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人物角色是设计工具----灵感、参考资料、参数、约束条件的综合体。
3.3、人物角色解析
可以只使用第一层的元素创建人物角色。增加其他层可以创建更完整的人物角色,但是成本更高。
第一层、确定需求 ----角色名字、主要特征、描述性维度、目的和动机、来源
第二层、细化关系 ----关注点、场景、经典语录
第三层、使人物角色更生动 ----个人背景、照片、系统特性、人口统计学信息、对技术的熟悉程度
3.4、创建人物角色(如何去做)
3.4.1 确定人物角色的基本内容
1、人物角色作用--制定需求、验证设计、假设研究
2、创建人物角色时间--理想条件下,项目初期
3、人物角色的受众--项目成员
3.4.2 润色人物角色的小贴士
1、创建人物角色概要--名字和角色、照片、经典语录、用户任务优先级、人物角色类型
2、说明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递进关系、层次关系
3、突出人物角色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从以下几个维度:需求、关注点、任务(让人物角色之间差异明显)
4、显示心理模型
3.4.3 提高人物角色的技巧
1、包含有使用价值的信息--务必保证不能在设计阶段忘记人物角色
2、引用一些资源--使人物角色的信息有据可查
3、准确地再现实际情况--根据用户行为来创建人物角色,匹配调查结果和虚构的角色。
4、避免人物角色描述中出现没用的信息
3.5 表现人物角色
3.5.1确定会议目的
与项目团队讨论任务角色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提炼人物角色。
1、描述人物角色的讨论:制度知识的澄清、调查结果的分析、优先权
2、设计评审中的人物角色:主要的用户需求、设计方案的标准、更新的内容
3、推销人物角色
3.5.2调整基本的会议模式
1、建立环境
2、描述视觉约定
3、强调主要的设计决策
4、提供基本原理,确定约束条件--不要在方法论上花太多时间、可能需要证明理由、用户调查并不是面面俱到
5、描述细节信息--优先次序、同类相似性
6、传播思想--公共需求或设计原则、冲突面临的挑战、未实现的机会
7、征求反馈--细分模型、优先级、行为维度、描述性元素
8、提供评审框架--提问与会人员:他们会给用户提什么问题?设计过程中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3.5.3 如何描述人物角色
1、把人物角色看做是真实的人

2、人物角色特征

3.5.4 避免新手出现错误
1、人物角色影响设计过程--强调人物角色对产品的潜在影响、列举根据人物角色制定设计决策的例子、展示用户需要时如何转换成设计决策的
2、人物角色是设计工具--避免讨论与使用场景无关的细节
3、用好研究结果--避免主观臆断
4、预见关于方法论的争议--典型的争议:用户数量、调查的用户类型、招聘人员、调查不足、数据收集方法。
5、改变团队的文化氛围--避免与会成员固有思维的影响
3.6人物角色在实际中的运用
人物角色提供解决下列问题的方法:优先级、验证、完整性
在每一个交付件中,都可以使用人物角色名称来说明特定的设计决策时如何支持特定用户需要的。
人物角色帮助用户具体化、确定设计工作的重点、帮助组织确定以用户为中心的决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