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上一次写《生门——子宫主义的迷思》已有近四个月,在这四个月里,长达十三集的纪录片陆陆续续播完,我仔细看完了全部,越发觉得生之一字很有得写。
四个月前的文章,充斥着我的对中国生育观的愤怒不解和悲痛,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不婚不育保平安”。而在四个月后,我总算慢慢读懂了爱。
单论片子而言,《生门》好看而深刻。剧版《生门》仍是个群像式记录片,故事体量横跨了几百位孕妇,特写也有几十位,各个人物交织交错形成巨大的故事网络。故事情节各有侧重,有母爱之伟大,有生活之不易,有人生之艰难。观众被故事情节自然牵引,剧情跌宕起伏,喜剧悲剧俱全,像极了人生的模样。
这样一个小小产房,更像是社会的一面棱镜,折射着社会、家庭、制度与人性。
一部好的纪实类纪录片,不仅要毫无保留的反应现象,更要在现象背后予人深思,予人谋求改变或发展的动力。现象的背后,是中国社会对传宗接代繁衍生息的执着,是成就婚姻的复杂艰难,是医疗制度和医疗分配极大的缺陷,是母性的伟大与复杂。
在生活来临之前,你永远不会知道你将会面对怎样的打击。是27周的早产还是畸形的胎儿,是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夫妻还是因为羊水栓塞一瞬间就丧了命的母亲,是因为高血压被数家医院统统拒绝还是因为肾病被郑重建议终止妊娠。只有走到人生没有回头路的关头,才知道不得命运之神怜惜的悲哀,才知道进一步深渊退一步火海的两难,才知到嚎啕大哭从来就不是一个形容词。
在《生门》里,我见证了各种各样的灾难。因为大出血浑身换血四次三下病危的产妇,因为家徒四壁走遍亲戚也借不来钱救命选择给医生下跪的丈夫,因为被怀疑发育不良而被父母选择杀死的孩子。年轻时风华一世的厅级干部也会被贫穷困的束手无策,漂亮的姑娘因为染上毒瘾胎死腹中,看似乐观的产妇为了生儿子不息与死亡一线相隔。
在灾难来临之前,你也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多么坚韧。除了生育,《生门》更讲了平凡的生活。生活是即使女儿脑瘫也有爸妈悉心照料全家人陪产祈福,是即便流产了丈夫妻子抱头痛苦擦擦眼泪也会坚定地说还有下一个,是老来的子把妻儿宠到天上当牛做马。
生活是镜头摇摇晃晃拍下的曙光,是妇产医院何时何地都在响起的婴儿的啼哭。跨过生命线门的生活,一样喜悦和艰难并随,可这就是人生。
四个月前,我曾因为她们眼中流露出的无奈和痛苦而愤怒,恨不得奔走相告所有人结婚生子是对中国女性的压迫,生育不是女性的权利是女性的原罪。可四个月后,我却慢慢从她们眼中流露出的爱和幸福中读懂生门。原来除了无可奈何和传宗接代,更多父母是真心期待着一个小生命的降临,给自己的人生翻开新的篇章。
除去陈旧的观念,更多人只是想给孩子一个新生,也给自己一个新生。
尽管现在晚婚晚育才是时尚潮流,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生育的成本之高局限之大,那些热爱自由酷酷的年轻人还是想自由自在地度过一生。但我们却没有立场去嘲笑那些依旧希望子孙满堂后继有人的观念。毕竟,我们因为这样的观念从小被爱浇灌而大,倘若没有父母们艰难地为我们开启了生门,生之一字对我们而言就是永远不可跨越的高山。
况且,除去传宗接代和养老送终此类观念,新生命的出现也使人趋于成熟,使家庭趋向稳定。生门的开启打破原有家庭的僵局,拯救了许多重复而无聊的生活,完整了许多的自我和人生的体验。这也算是孩子的一件功德了。
《生门》完结了,可生活还要继续,活着比生下来更需要力气。从宫口挣扎出来的每一个小生命以后的人生路途都且艰且长,出生已经千辛万难了,以后更要好好活着啊。
生门无时无刻在世界大地徐徐开启,承载着人生的新旧交替,承载着人类的生生不息。
泰戈尔曾说:“上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用奉献去拥抱。”因为生命的存在,我们得以去体味人生,去且哭且喜,去感受夕阳的余晖和岁月的摩挲。尽管人生不易,却也值得感激,感激蓝天白云,感激星辰大海,感激每一道“生门”。
最后,恭喜你走过生门,更祝你走好人生。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