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的国家发病率再上升时,我们又该怎么办?
读石田衣良的《孤独小说家》。书里小说家青田耕平只剩下儿子和他相依为命,因为妻子死了。
妻子死于车祸。车撞上了高速路的侧面栏杆,妻子半边身体被挤碎,当场死亡。事故调查后警察说他妻子撞上栏杆前没有刹车的迹象,也就是说,车祸并不是意外事故。
对于这个消息,青田耕平并没有很吃惊。因为妻子生前说过一些“想要离开这个世界”的言论。耕平认为妻子是自杀的,她早就想离开这个世界,这场车祸是妻子为解脱而制造出来的。
可能被妻子抛弃的结论太令人难以接受了,所以青田耕平内心并不相信妻子是自杀的。他总是有意无意地寻找妻子并不是故意要离去的证据。
青田耕平的妻子很可能是抑郁症患者,她在生前不止表达了一次想要离开的想法。拥有一个好老公和聪明的儿子,对这种幸福的生活抱着感恩的心却抓不住想要活下去的绳索,反而想离开这个世界。这就是青田耕平的妻子陷入的泥潭。
幸好经过不屑的寻找,青田耕平最后终于在一盒妻子留下的录像带里找到了“证据”。在录像带里,妻子表达了对他和儿子的爱,她说的那些话也表明她没有丧失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父子两也从被无端遗弃的伤痛中走向治愈。
但这并不意味着完结。
明明生活看起来可以,妻子却还是无助的想要死亡的故事,不止一次出现在日本文学作品中。当我读到青田耕平妻子那些充满哲学味道的话时,一股熟悉而伤悲的感觉马上袭来。
我清清楚楚记得在另外一本文学作品中读到近乎一模一样的情节,感受过在这本书里感受到的一样震惊而压抑的感觉。
果然,我在东野圭吾的《祈祷落幕时》里找到了相似的情节。
小百合有一个当警官的丈夫,有一个乖巧聪明的儿子加贺。一直为拥有这样的家庭感恩,却一直觉得自己没有用,做不了好妻子,也做不到好妈妈。为丈夫娶了自己而和家人生的间隙感到抱歉。最后她被自己心中的念头逼得走投无路,决定离家出走。在一间出租屋里孤独地死去。
那时候人们对抑郁症不是很了解,加贺的父亲只会劝慰小百合,却完全没有意识到到底该如何拯救自己的妻子。加贺长大后才意识到母亲当时可能是患了抑郁症。
小百合是像独居老人一样孤独而死。心怀愧疚,每天都忍耐着内心的痛苦活着,也忍耐着对儿子的思念。也许正是因为心爱儿子加贺才没有自杀。
我不禁想,为何两件事情如此相似地被写进文学作品中。是日本抑郁症发病率太高了吧,才使得作家们把它写进了小说中。我去查,日本的抑郁症发病率接近6%。我以前只听说过产前和产后抑郁症,没想到有了幸福生活、孩子又聪明乖巧的妻子和妈妈们也会产生“抓不住幸福的绳索”的感觉。
这就是抑郁症了吧。
连幸福都无法激励人活下去的话,还有什么可以?痛苦吗?促使那些妻子和妈妈产生离开世界的念头到底是什么?我写出来,并想要知道答案。
我们国家的抑郁症发病率最高接近5%,而产后抑郁症发病率接近15%,平均一百个妈妈里就有可能有15个得抑郁症,而且还有一些是没有被注意到和确诊的。近几年听到的妻子和妈妈自杀的新闻多了一些,妻子和妈妈自杀的故事也可能被写进了我们国家小说家的故事里,当我们的国家发病率再上升时,我们又该怎么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