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的老人
“李老师,现在忙吗?我们是派出所的民警,需要你的帮助!”正是午休时间,所以立即答应了。一会儿,警车就停在了学校门口。门卫叔叔冲我笑:“李老师,今天你又犯什么错了,警察叔叔又找你谈话了。”
坐在车上,派出所的民警给我讲了事情的缘由。原来有人报警,发现了一个迷路的听障老人。因为不懂手语,没办法沟通,巡逻车就把她送到了就近的派出所。老人大致有八十岁左右,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和家里的电话号码都不知道。民警没办法联系她的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想到请我帮忙翻译一下。推测她应该是去给家人送饭菜,因为她的手里提着一盒饭。
几分钟后,我们到了派出所。民警正陪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坐着。老人见我跟着民警进来,投来疑惑的目光。我朝她微微一笑,接着用手语“告诉”她:民警请我来帮她翻译。她像见了救星一样,连忙走过来,拉着我打起手语来。像她这样大年纪没有读书的人,多半使用的自然手语,很多手势可能是自己“发明”的。尽管这样,因为有多年的翻译经历,让我很快明白了她的处境。婆婆“告诉”我,她是出来给儿子送饭菜,结果坐错了公交车,下车以后发现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她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后来就有人报警,被警车接到了派出所。她很着急赶着去送饭,可是,他们不知道她说什么。我接着问她的名字、地址和电话号码,可能是文化水平低,加上又上了年纪,她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也不记得家里人的电话,只知道家里能看见火车通过。
我把这些了解到的信息告诉民警,他们在脑里搜索着附近的小区,可是能看见火车通过的小区太多,单凭这一点无法确认她家的住址。
(温馨提示:家里如果有老人,特别是听障老人,最好随身放一个小纸片。上面写上她的名字和家人的联系方式,如果老人不小心走丢,这些信息能让她更快地回到家。 )
事情没有解决,我暗自着急。民警安慰我:“没关系,反正你也尽力了,我们再想想办法,如果没有其他方法,就先让她在我们这里休息,晚一点她家里人发现她不见了,肯定会主动报警找她的。” 民警虽然这样说,但我是一个很执着的人,必须要想办法找出她家人的联系方式。
既然从正面无法得到需要的信息,那我可不可以从侧面想想办法呢?我放下心里的急躁,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思考。所有的信息快速地在我的脑海里奔腾着,闪出一点明亮的光来:听障老人年纪大记忆力差,她坐错站迷路的时间,应该很多。再加上警车是在附近发现的,和她提供的家里看得见火车这个信息,我推测她家应该住得不远。
想到这里,我走过去用手语询问婆婆:“你住得离这里远,还是近。”她回答近,我继续请她说家附近的情形,可是她只能做一些直观的描述:那里有一个转盘,家住五楼,能看见火车。根据这些信息,依据无法做出判断。不过,平时看过的侦探电影给了我新的思路,我想到了突破口。我接着问她:“你以前有没有迷路?”
看到婆婆说有,我立刻欣喜起来。我的推理是正确的。既然迷路,她有可能来过这个派出所,民警应该会对听障老人迷路这件事有印象。我问她在这个派出所有没有认识的人。她摇了摇头,把我心里刚萌芽的喜悦浇灭了。难道我的推理错了,我开始沮丧起来。
婆婆见我这幅模样,笑眯眯地拉起我的手,把我带到派出所门口的警务栏,指着上面的一个警官。我突然恍然大悟:“你认识他,是吗?”她用力地点点头,胜利的喜悦涌上我的心头。我急忙把这个重要的信息告诉身旁的警官:“婆婆说以前也有迷路,来过派出所的可能性比较大,她说认识这个警官。”“太好了,不过这个警官刚调走。”
“那怎么办?”“放心,派出所有他的联系方式。”民警打完电话,从那位警官口中得知了听障老人的信息,和她的家人取得了联系。可是,家人在做生意,忙得走不开,请民警帮忙送她回家。 于是,我和民警一起将婆婆送回去。
婆婆示意小区到了,我们停好车,陪她一起上楼。虽然婆婆一再说她可以自己回家。我们还是放心不下,坚持送她进家门。看她拿出钥匙打开房门,我们放心地挥手告别。婆婆热情地把我们往门里拉,端出水果塞给我们,我们谢绝了,匆匆往楼下跑。
走到楼下,突然听到头顶传来啪啪的响声,抬头一看,婆婆在拍打窗户,见我们抬头,微笑着朝我们挥手。她那满是皱纹的笑脸和瘦小的手,在蓝而透明的天空掩映下,显得格外明媚耀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