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1争,是历史书刻画得最多的内容。
人类为什么要打1仗?
政1治是经济的延伸,而战1争又是政1治的延续,打1仗说到底是为了抢夺资源和利益。
第二次世1界大1战里面,德1国和日1本分别是欧亚大陆工业化的领头羊,他们用武1力发动了侵1略1战争,最终战1败了。
二1战结束后,在联1合1国和美1国主导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全球化。几十亿人组成前所未有的大市场,展现出强大的规模效应,单件生产成本被无限降低,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
日1本和德1国开始大量出口商品。他们发现:用交易的方式得到了他们本来想用战1争方式得到的东西,有过之而无不及,民众生活水平极大提升。早知如此,还打什么仗呢?
小修罗认为,从道德和政1治因素看问题是复杂易变的。从经济规律、利益去看问题才是长期可持续的。
人类尝到全1球1化的甜头,不可能回到过去了。由于分工合作,一个国家有一个到几个优势产业就能过得很好,自己不必什么都干。开放,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再说人口,人口多还是人口少更利于发展,这个一直有争论。在小修罗看来,根本没有争论的必要。从上面全1球1化的例子可得知,市场越大规模效应越明显,服务个体的成本越低。比如说微1信,越多人用越好用,没有什么边际成本。在农业完成工业化后,也是可以用规模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的。因此,人口的增长必然对发展有利。
那些说人口少,人均资源就多的,是用小农思维在思考,他们通常假设资源是固定的,不考虑生产力的变化。
再讲通胀,中1国的工业化比发1达国1家晚,规模效应也是在近些年才有比较明显的显现,现在家电等工业品的价格已经很便宜了,随着农业和食品制造业工业化比例的提升,吃喝用的东西还会越来越便宜。生活必需品不仅不用担心通胀,反而应该担心通缩(资产类目另说)。在强大的生产力背景下,现代央行是一直跟通缩作斗争的。
其实很多问题分歧的本质上是工业思维和小农思维的分歧,比如做生意,比如人口问题等等,工业思维的核心是规模效应、合作多赢、以提高生产力为主。
小农思维的核心是零和博弈,斗1争思维,典型的比如——人多了就吃不饱了,见不得别人好(也见不得别国好),重男轻女的观念也是小农思维的产物。
工业思维是越开放、交易越畅通才安心;小农思维是把自己围起来才放心,怕外面有虎狼。
以下两篇文章和本篇可以连在一起看《小修罗:做生意的基本思维》,《小修罗:利他是为了利己》这就是我的世界观。
公 从 号:小修罗投资
唉,总是被和谐,不知道哪里出问题,只好用数字1隔开关键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