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菩提书院三级修学同喜班第15课《佛教徒的人生态度》(一):态度影

菩提书院三级修学同喜班第15课《佛教徒的人生态度》(一):态度影

作者: 慈心相向 | 来源:发表于2018-08-25 10:38 被阅读396次

有句话曾一直在听别人在耳边说起,到后来,自己也经常会对别人去说,那就是:态度决定一切!

从前,对这句话仅是在耳边、口中被传来传去,未曾真正地去潜心领会其中深层的含义。态度真的会决定一切吗?态度又是如何影响、决定的?对于这些探究其根本的问题与疑惑,想来只有能够亲身证悟或真正有智慧的人方能明了其中答案了!

而人生短暂,很多事情未必能亲身体悟,即便能够有机缘得以遇着一些事情,而世人又大多无明,未必都能参悟其中真谛,所以,在此之前,一直对“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从第15课的学习中,我渐渐地有了些感悟了。

第15课中,导师详尽、辩证地阐释了种种人生的态度,包括:积极、消极、乐观、悲观、中观、禁欲、纵欲、重生、重死、自利、利他,导师在为弟子们阐释这种种人生态度的同时,又从学佛的角度,从佛弟子的个人修习的角度出发,引导佛弟子们建立对人生、对生命、对世界的正知正见,教导佛弟子们应该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来修得正果。今天我将分享一下我学习本课第一部分的学习心得。

世人普遍认为佛弟子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甚至是悲观的,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在听闻导师的讲座过程中,导师用简单的一句话纠正了世人的这些片面的看法——“世人对世事所持的价值观的标准不一样”,简单地一句话引起一片笑声,我则从导师的话语中感受到了导师对世人的包容与慈悲。

世人对积极、消极、悲观、乐观的判定,更多的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以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以对锦衣玉食追逐、以对功成名就追捧、以对功名利禄的追随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而对这些事物的追求,则最终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削减了幸福,甚至带来了争斗与战争,可熟不知,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分明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功成名就、功名利禄也终将成为过眼云烟。学佛的人应该看清、看透这些虚幻,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正向的事情,追求自利利他,追求真正的真善美,这样的人生目标才是积极的人生目标;对真理的追求、探索与传播,才能得到世间无上的智慧;因行善并以善行感化世人所带来的快乐与幸福感,才是真正长久地快乐与幸福。以无为之法达无不为之境,发心对了这样的人生态度也才是积极的人生。

再说悲观、乐观,其实和消极、积极一样,仅是对人的态度的中性描述的词汇,本身并没有好坏、褒贬之分,而且,悲观与乐观往往又和一个人的性格及生活环境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其实,一个人的性格也是在其生长、生活的环境中慢慢形成的,所以,悲观、乐观的人生态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的悲观与乐观的态度也在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着,世人对欲望的无止境的追求,对患得患失的忧虑,无疑让人们饱受在悲观、乐观之间不断被纠缠、撕扯的困苦。

而修佛之人,应建立不偏不倚的中观的人生态度,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既要正确地认识到人世间是集苦之地,充满了无明的困惑与无常的变化,更要在佛法智慧的观照下如实观察,如理思维,正确认识和了解世界的光明面和阴暗面。既看到人生存在的痛苦,又对通过修行所能抵达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既坚定对佛法能够度一切苦厄的信心与信念,同时更要发心潜心修学,并用所学去感化世人。

佛陀帮助我们正视人生的痛苦,并不是要我们回避痛苦或被动地接受痛苦,而是要进一步找到痛苦的根源,从根本上断除痛苦。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无助地沉溺在痛苦之中,才能积极坦然地面对人生,运用佛法的智慧去改造生命,改善社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菩提书院三级修学同喜班第15课《佛教徒的人生态度》(一):态度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pw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