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第12天

作者: 晴朗的天空1 | 来源:发表于2022-03-09 06:34 被阅读0次

昔有国王,有一好树,高广极大,当生胜果香而甜美。时有一人,来至王所。王语之言:“此之树上,将生美果,汝能食不?”即答王言:“此树高广,虽欲食之,何由能得?”即便断树,望得其果。既无所获,徒自劳苦。后还欲坚,树已枯死,都无生理。世间之人,亦复如是。如来法王有持戒树,能生胜果,心生愿乐,欲得果食,应当持戒,修诸功德。不解方便,返毁其禁。如彼伐树,复欲还活,都不可得。破戒之人,亦复如是。

只求眼前利益,不考虑因果冲动而为,往往会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在选择面前要深思而后行才能寻求最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会后悔。

昔有一聚落,去王城五由旬,村中有好美水。王勅村人,常使日日送其美水。村人疲苦,悉欲移避,远此村去。时彼村主语诸人言:“汝等莫去。我当为汝白王,改五由旬作三由旬,使汝得近,往来不疲。”即往白王,王为改之,作三由旬。众人闻已,便大欢喜。有人语言:“此故是本五由旬,更无有异。”虽闻此言,信王语故,终不肯舍。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修行正法,度于五道,向涅盘城,心生厌惓,便欲舍离,顿驾生死,不能复进。如来法王有大方便,于一乘法分别说三。小乘之人闻之欢喜,以为易行,修善进德,求度生死。后闻人说,无有三乘,故是一道。以信佛语,终不肯舍。如彼村人,亦复如是。

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迷惑,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昔有一人,贫穷困乏,多负人债,无以可偿,即便逃避。至空旷处,值得一箧,满中珍宝。有一明镜,着珍宝上,以盖覆之。贫人见已,心大欢喜,即便发之。见镜中人,便生惊怖,叉手语言:“我谓空箧,都无所有,不知有君在此箧中,莫见嗔也。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为无量烦恼之所穷困,而为生死、魔王、债主之所缠着,欲避生死入佛法中。修行善法,作诸功德,如值宝箧,为身见镜之所惑乱,妄见有我,即便封着,谓是真实,于是堕落。失诸功德,禅定道品、无漏诸善、三乘道果,一切都失。如彼愚人,弃于宝箧,着我见者,亦复如是。

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都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要丢失了自己的本心而迷失了生活的方向。

相关文章

  • 百喻经

    《百喻经》曾经是鲁迅先生最为喜欢的一部佛经。他说:“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佛藏中...

  • 《百喻经》

    从前有个愚笨的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主人招待他吃饭,他嫌菜肴淡而无味。主人听说后就为他加了些盐。加盐后菜肴变得味美,...

  • 《百喻经》

    《奴守门喻》 我们做人做事,不能墨守成规要知道变通。做事情时候,更是要能洞悉原委真相,把握根本症结所在,入场才能对...

  • 《百喻经》

    《二子分财喻》 我们知道这位大臣的两个儿子的确笨得可以,他们竟然为了把财产分得平均,听从愚蠢老人的意见,把所有的瓮...

  • 《百喻经》

    譬如有蛇,尾与头言:“我应在前。”头语尾言:“我恒在前,何以卒尔?”头果在前,其尾缠树,不能得走。放尾在前,即堕火...

  • 《百喻经》水火喻

    (二五)水火喻 昔有一人事须火用及以冷水。即便宿火以澡灌盛水置于火上。后欲取火而火都灭。欲取冷水而水复热。火及冷水...

  • 《百喻经》第17天

    譬如野干,在于树下,风吹枝折,堕其脊上。即便闭目,不欲看树。舍弃而走,到于露地,乃至日暮亦不肯来。遥见风吹大树,枝...

  • 《百喻经》第4天

    叹父德行喻 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施。”时有愚人,闻其此语,...

  • 《百喻经》第14天

    昔有一人,往至他舍,见他屋舍,墻壁涂治,其地平正,清净甚好。便问之言:“用何和涂得如是好?”主人答言:“田稻谷釴水...

  • 《百喻经》第16天

    譬如有人,将欲远行,敕其奴言:“尔好守门,并看驴索。”其主行后,时邻里家有作乐者,此奴欲听不能自安,寻以索系门置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喻经》第12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az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