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
小升初学生的家长,如果收到这个,情况肯定会与历史完全不同

小升初学生的家长,如果收到这个,情况肯定会与历史完全不同

作者: 博物馆学文化 | 来源:发表于2020-03-04 11:41 被阅读0次


上午在整理照片,突然看到了这张“詹天佑赴美留学具结书”。这是詹天佑的父亲詹兴洪同清政府签定的“具结书”,同意12岁的詹天佑官派到美国留学。

读中国古典文字最大的障碍就是繁体字和句读,也就是如何认字和加标点。我试着把这份具结书写成简体字并加上标点,应该是这样的:“具甘结人詹兴洪,今与具甘结事:兹有子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技艺,回来之日听从中国差遣,不得在国外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此结是实。童男詹天佑,年十二岁,身中,面圆白。”意思是说,我詹兴洪,甘愿签订收具结书:我有个儿子叫詹天佑,情愿送给政府,带往美国学习技艺,学成归来后听从国家的派遣,决不私自留在国外自谋生路。假如中间有疾病,甚至死了,自己认命。詹天佑,今年12岁,中等身材,脸又圆又白。读着怎么总觉得有点凉气逼人,好像是卖身契一样。

这事还得从当时的情况说起。我大清泱泱大国,连续被西方弹丸小国打败,让清廷上下大为光火,反复讨论。认为是西洋人完全是借船坚炮利等“淫巧之技”的威力,才获胜的,我们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于是,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的倡导下,发起了洋务运动,希望借助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在不改变国体的情况下就可以重树我大国形象。

救国方案中还有一条培养人才的方案,也叫“留学教育计划”。就是选派120名10到16岁的幼童到美国留学,学习他们的科技、工程等洋务运动急需的学科,学成之后回国发展我们自己的科技。朝廷同意后,还专门在上海成立了“总理幼童出洋肄业局”,由陈兰彬任委员,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任副委员。计划从1872年开始,分4年实施,每年派30名,到1875年结束。詹天佑是第一批,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同批的还有复旦大学创办人唐绍仪,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

当年,为了找到这30个孩子,容闳可算是费尽了心思。学费和生活费虽说不用家长拿,但学制太长了,要15年,很可能一出去一辈子就再也见不到了;再一个原因是大家对美国的不了解和偏见,离咱们国家太远了,还在地球的对面,听说那里的人都倒立着;还听说那里是“蛮夷之地”,吃人肉,喝人血,剥人皮……容闳在上海没招够;就回到老家广东动员父老乡亲,还是不够;没办法,到香港又招了几名,才勉强凑够。

12岁正是小升初的年龄,全国各地正有大批的家长在焦头烂额,大批孩子在疯狂学习。现在,如果有这种机会,别说是30人了,就是300人,还自费,我估计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不用全城,只在一所小学里就给解决了,后面还有不少家长在叹息自己来晚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升初学生的家长,如果收到这个,情况肯定会与历史完全不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dml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