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亚泉被称作“介绍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和“近代启蒙时期的一个典型学者”,就是这样一个先驱人物被我们遗忘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在同学上课没有介绍他之前,我真的是对他一点了解都没有,甚至都不曾听过他,可是在慢慢了解他之后,我又深深为他的人格魅力和文化涵养所折服。
读了他《超越时代的“另一种启蒙”》,透过文章仿佛看到了一个持笔与陈独秀论战的他。一个是新文化运动的典型青年人物,一个是专攻数理却又钟情于哲学探究的中年人;一个是一路狂飙突进,热情讴歌德先生和赛先生,猛烈抨击传统文化,气势汹汹地要求打倒孔家店,一个又是固持文化多元论的观点,主张融合中西新旧的文化调和主义。两者的论战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当时的学术界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可现在看来似乎是陈独秀的思想成了当时社会的主流,而杜亚泉的调和思想仿佛是乐曲中不和谐的符号。现在提起五四运动这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陈独秀的丰功伟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谁又知道这个年代里杜亚泉也曾来过,也曾提过截然不同的观点。陈独秀大举着科学民主的旗帜,誓要消灭一些传统文化。在今天看来全盘西化是错误的,青年人头脑容易发热,陈独秀之举过于激进。
当看到杜3亚泉的调和主义,我脑子里联想道德是儒家的“中庸”,杜亚泉对待文化的态度颇有中庸的味道。在急风骤雨的激进时代,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冷静、理智地思考。他既主张以渐进的方式去学习西方,同时要保持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他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调适折中,摒弃了那个时代的喧嚣和急躁。而历史实践证明了这一提议的正确性,中华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倘若一味地去学习外来文化,中国还有属于自己民族的东西吗?美国不用借助好莱坞大片实行文化渗透,没有意识到自己民族文化价值的中国人就乖乖地沉浸在美国大片中,失去民族意识。
杜亚泉曾说:人类的知识是全体人类在长期实践当中共同积累起来的,它必然是极其广泛、极其丰富、不断发展的,是多元的。他劝告人们不要极端地主张自己的观点,也不要轻易否定异己思想,否则就会把自己囚禁在一个狭小的知识圈子里,思想就陷于肤浅和平乏,理论就趋于停止和枯萎。过于极端的主张自己的观点,就会出现不合群现象,被别人排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固步自封,思想难以进步。但是轻易否定自己,就是造成像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现象,每个人的思想就不能得到碰撞,一样的思想、一致的价值观念,每个人就像是复制的机器,没有什么新意可言。每个人都要保持个人的特点,“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况且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独树一帜的观点往往就是对的。
杜亚泉先生的思想却是是超越了20世纪初这个年代,随着时间的积淀,他的思想熠熠生辉,更加显示出思想启蒙的价值。我遗憾亚泉先生的晚年,患病后因无钱医治而亡,更遗憾他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不被世人所知。
传媒学院
17级新闻张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