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孤独,回归自我——《荣格自传》读后感

孤独,回归自我——《荣格自传》读后感

作者: 云白风轻 | 来源:发表于2020-06-07 13:23 被阅读0次
    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在纯粹的自在的黑暗中点亮一盏灯。
                              ——荣格 

        ”我的一生,是潜意识自我实现的故事。” 荣格的一生,是充满奇幻和神秘色彩的一生,简言概之: 孤独的童年,创伤的学生时代,绯闻不断的婚姻,与弗洛伊德的彼此认可乃至绝交,众叛亲离与承受精神疾病,经历宗教信仰的迷茫及回归……

        童年经历是潜意识的起源,童年时期的荣格有神奇的梦境、能够看到奇怪的幻想,也常常坐在他家花园的一块石头上,开始他最初的如周庄梦蝶般的哲思:“如果石头也能思考,那么我是坐在石头上的我,还是上面坐着他的石头呢”。不知庄周是蝶,亦或蝶是庄周?童年时期的他依靠着梦境来探索未知的现实。 

      人都会害怕死亡,都喜欢活着。可是我们能拒绝死亡吗?答案是不能。荣格认为这些都为记忆,意念,图景,干扰着我们的思想。死而复生的神话或者故事可以称之为不可知。而所谓的永生问题借助潜意识向我们暗示。 

        青少年时期的荣格发觉生活中充斥着各种矛盾:他发现存在两个不同的自己:一个充满了权威,而另一个却不得不向现实妥协;他对科学充满兴趣也为宗教着迷,却发现叔本华和基督教无法统一起来。由此荣格萌生了关于第一人格与第二人格的思考。

        荣格的父亲是一位虔诚的牧师,从小教育荣格相信上帝,无条件的爱上帝,这时候会读《圣经》的荣格却觉得并非这样。但是父亲告诉他,信仰是不能加以怀疑的,这使荣格感到苦恼。后来在选择大学的时候,他抛弃了自然科学,选择了在当时颇为冷门,整个医学界都不愿意承认的精神学,当时的精神病学是不系统的,甚至被认为是骗人的学科,但荣格对精神病学有着相当刻苦的研究和独立的看法。

        大学时代,尼采是对荣格影响很大的哲学家。在阅读尼采著作时,荣格曾一度怀疑自己第二人格是否病态。而自从荣格在一本精神病学专著中看到作者将精神病称作“人格之病”,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决心从事精神病研究,并称之为“唯一可能的目标”。荣格在探讨自己潜意识中常常出现幻觉,他记述出了他的幻觉,有叫做利亚的老者,有着年轻的妻子莎乐美和一条大黑蛇,后来衍生出费勒蒙,他与费勒蒙对话,散步,这个他幻觉中的人俨然成了他的宗教导师。之后他的幻觉越来越多,当时他的精神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他开始害怕当时他的精神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他开始害怕沉溺在幻觉中无法自拔,成为一个彻底的神经病。

      大学毕业之后,荣格做了一名精神病医院的医生,在当时的社会,作为精神病人,往后余生的归宿只有疯人院。荣格的这个选择,遭到了许多亲友的反对,甚至是医生们的攻击,认为荣格是在闹儿戏,疯子怎么能治得好呢?我相当好奇这位19世纪的精神病开创医生会如何治理这些“疯子”,荣格在治理病人时,注重病人的情感,他费尽心思让病人放下戒心,先要做到接受他,然后进入病人的精神世界,进行缓慢的、有效的引导。

        荣格与弗洛伊德从彼此欣赏到决裂,他们之间的分歧也是显而易见的。弗洛伊德的来访者都是一些神经官能症,而荣格的病人则是精神病患和人格障碍。弗洛伊德喜欢文学,他的科学观是一种还原主义的科学的天真,比如说本能论,他认为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性本能受阻。荣格由于受康德、叔本华、尼采的影响,他的心理学有深厚的哲学根基,总是对无意识领域保持一种深深的敬意,并且由于他的宗教背景使他对神秘性有很深的探究。与弗洛伊德的分道扬镳使荣格的事业经历了十年左右的低谷期,荣格最终摆脱弗洛伊德的影响创立了自己的分析心理学,他主张把人的意识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把心理类型分为内倾和外倾;还提出了“情结”、“阴影”、“人格面具”等概念。成为继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流派具有重要影响的心理学大咖。

  老年荣格以讲述者的身份叙述了他的这一本自传。从回忆起童年时的梦,由梦启发的思考,选择人生的道路,成为心理学的泰斗,发展出他自己的“分析心理学”,研究心灵的结构与动力。荣格将“分析心理学”视为释放创造力和促进个人心理发展的治疗方法,艺术、历史、哲学和神话均是其中的重要元素。这本书里,荣格的梦境始终贯穿着他的整个一生。

        ”人生如同从根茎上长出来的植物,其本真的生命隐而不现,蕴蓄于根茎中。然后枯萎,昙花一现。所见英华消逝,根茎持存。”

相关文章

  • 孤独,回归自我——《荣格自传》读后感

    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在纯粹的自在的黑暗中点亮一盏灯。 ——荣格 ”我的...

  • 荣格自传读后感

    近期读了笛卡尔的《谈谈方法》,今天读了荣格的自传,欣喜的发现这个世界并不寂寞,还是有人在一起探索着同样的问题。 这...

  • 荣格自传

    刚刚读完一本心理学名著《荣格自传》,略有感悟。 很多人说是荣格将精神分析拖出了深渊,看完此书更能理解他和弗洛伊德的...

  • 《荣格自传》

    对于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麻烦,若是没法从内心中寻求答案,那么它们最终便失去了所具有的价值。外在性的事是没法代替内...

  • 荐书员|《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荣格83岁时回顾一生的集大

    《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是分析心理大师荣格于83岁高龄之时回顾自己一生的关键事件,写下的自传。 虽为自传,实际...

  • 荣格:我徘徊在死亡边缘

    本文摘自《荣格文集IX:荣格自传》“第十章 视像”。 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7.26...

  • 爱上自己,享受孤独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是读了《孤独回归自我》之后写的读后感,那时候了解孤独是人生的一种需要,孤独不是一件让人感觉很可怜...

  • 读《荣格自传》

    “你应当去读读《荣格自传》,”当我和友人谈及“上帝”时,我的友人这样和我说,“他就像是被上帝选中的孩子。” 《荣格...

  • 荣格自传摘录

    女性意向也有积极的一面。正是她将潜意识的种种意象,每当我的情绪受到打扰或某种东西积聚在潜意识中时,我就问,你看见了...

  • 荣格自传摘录

    人类是一个超自然的过程,我们无法控制它,至多只能在某种程度上引导它。因此,我们无法对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作出最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孤独,回归自我——《荣格自传》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kc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