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跑机关”办事的,几乎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某些机关,负责接待的人员好像都经过空乘培训似的,你咋说他咋答应,你生气他也不恼,但就是拖拖拉拉不办事,今天说领导开会签不了字,明天又说具体承办人员现场办公回不来。反正一趟一趟地去跑,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费尽了周折,浪费了精力和时间,闹心又堵心。
还有,一些事按正常程序办,没三两月下不来,但如果找到个关系、托个熟人沟通一下,往往办得异常迅速。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这充分说明了个别单位、个别干部依然在把机关工作游戏化、把行政权力娱乐化。
尽管这人为的游戏娱乐式歪风有诸多的枝蔓,但根子在机关自身。这些歪风,考究起来,无外以下三种:
一是喜搞形式主义,乐做表面文章。
人在机关,做什么,怎么做,这都是需要经常思考的问题。
有的人会琢磨:领导交办的事要努力去做,群众要办的事可以拖拖;能露脸有好处的事抢着去做,出力不讨好的事坚决不做;紧急的事层层汇报领导定夺,日常的事层层推脱胡乱操作……
还有的人,往往是要写汇报了,上网抄抄;往往是要检查了,突击搞搞;往往是要开会了,宾馆猫猫;往往是想旅游了,交流研讨……
邓小平曾指出,要坚决制止追求表面文章,不讲究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杜绝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的恶习。
可见,扫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机关干部适应新时代要求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是人浮于事,“事”在人为。
如今,一些机关干部,包括个别领导干部,都在抱怨人太少、工作忙乱。其实,不是人少,而是能干活、会干活的人太少。
某些机关里,层级复杂,各级领导一大堆,局长比科长多,科长比科员多,临时工比正式工多。俗话说,兽医多了整死牛。这种境况想不忙乱都难。
除此之外,领导还要开会,开会就要有会务安排,就要有重要讲话;领导还要参加各种活动,有活动就要有应酬,就要有迎来送往。
不用想就能知道,具体办事的人能不忙吗?
在某些干部眼里,领导的事就是大事,再忙也得办。工作是要付出精力和毅力的,但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只能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忙乱之中了。
于是,写讲话稿胡乱抄袭,居然还有“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的豪迈;高规格接待劳民伤财,却能捏造出“只有多花钱才能办成事,只有会花钱工作才能高标准”的歪理邪说。
西方行政管理学有一“帕金森原理”,亦称“官场病”或“组织麻痹病”,就是说行政首长和主管喜欢增加下属人员和机构,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行政效率越低的机关,越会人为地“制造工作”。这一负面原理就是为这类机关及其干部画像的。
机关扫除“四风”,就要剔除这种人浮于事、人为造事的歪风,精兵简政,实行能级管理,真正做到人得其事、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事尽其功。
三是自私自利,视大局如草芥。
社会曾流行一段子:把私事当公事办的,高;把公事当公事办的,糙;把公事当私事办的,孬。
个别干部人在机关,心却在坊肆里。一门心思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为官运长存跑动操作,为蝇头小利大动干戈。反正大事有领导操心,小事用不着自己操心;种了自留地的粮,荒了公家的地。
曾几何时,常见这种怪现象:会干的能干的往往累得要死,不会干的不想干的清闲得要命。“吃大锅饭”时你好我好大家好相安无事,一旦有利益、荣誉之争,面红耳赤者有之,尔虞我诈者有之,背后捅刀子者亦有之。争到的是私利,失去的是大局,从长远来看,一定是得不偿失。
当前,坚决扫除“四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要求也是目的。机关干部如果达不到廉洁、务实、有序、高效的要求,那就背离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精简机构和人员,大力施行“放管服”改革,打造“服务型”阳光机关,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质量,才能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