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是偶然,死是自然。面对生与死,又有几人能做到坦然?

人离世后,身后事由在世的人代劳。中国人讲求“入土为安”,人走后埋于土里,有了安身之处,落叶归根,家属方能安心。
我曾以为人死后没知觉,亦带不走什么,以怎样的方式告别无所谓。这只是未经事的想法。
当我亲眼目睹逝者平静而又安详地躺在棺木里,仿佛与睡着无异,棺木被缓缓推进焚化炉,经过熊熊大火的焚烧,最后化作一堆骨与灰烬。这“惨烈” “残忍”的告别过程把我吓住了。
那一刻突然明白过来:为什么前人固执坚持土葬,无法接受火葬。
或许我们还未接受到亲人离去的现实,明明完整的人进去,出来竟剩一堆骨灰?好像焚化炉才是真正夺走人性命的刽子手一样。
火葬以粗暴的方式让人认清逝者已离去这一事实。
人终有一死,与其盯着死后,不如珍惜现在。
前几天,母亲跟我说:你爸好像变了,以前很少去奶奶家,最近常去,有时特意做好菜或煲汤带过去,奶奶最爱吃松子鱼,这个鱼得提前预订,你爸先去食肆里下单,过一小时再回食肆拿鱼,再送去奶奶那里,得折腾几回。
提起奶奶,自小我就知道我的奶奶与别人不同。她没有抱过我,我没有吃过一口她做的饭菜,奶奶高兴时会给我一点零花钱,奶奶如“老佛爷”般存在。奶奶对谁都是冷冷的。父亲与奶奶也关系一般。
但人始终会老,当身边人相继离开,人也就看开。如今,父亲已成为外公,奶奶已成为太奶奶。奶奶的记性越来越差,已不能独自出门,父亲去看望奶奶的次数日益增多,两人相处久了,关系也缓和了许多。我想,父亲想陪奶奶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与奶奶好好相处,尽孝道。
曾有人做过一项调查“人生最遗憾的事”排在首位:没时间与亲人相处。忙碌压缩了多数人跟亲人团聚的时间,等到失去才后悔莫及。
时光无法倒流,人死不能复生。我们无法预知生死,但可珍惜当下,善待眼前人。
PS:图片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