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练习了一个阶段,对文章的感性认识有所增强,应该学习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了。文章是一个组织,有头有尾有躯干。写作时讲究胸有成竹。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练习掌握从总体上驾驭文章的能力。
一、驾驭文章
把写文章比作建房屋是可以的。建房子,基本程序是,做好设计,准备好材料,投入建造。写文章也一样。只不过建房子一般是集体参与,分工协作,文章是作者独自完成。房屋会建成什么样子,关键在建筑设计师。建房子前,脑子里要有个房子的大概样子,据此构思、设计、画图。写作正是这样,文章是什么样子,如何开头,怎么样结尾,中间肚子里装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动笔前也应该有个大慨的概念。如同文同画竹,胸有成竹。有整体意识,动笔前就能谋篇布局,安排好结构,你就驾驭住了你的文章。这种能力要有意识培养训练。
二、结构先行
文章总体要表达什么意思,也就是主题是什么,这是首先要明确的。围绕主题,将材料、观点等有步骤、分主次地组织安排起来,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动笔的时候先想好主题,再列出提纲,有一个通盘考虑,保证写作的清晰和连贯。写的过程中有新灵感蹦出,随时可以增删调整。那种想一句写一句,想一段写一段,挤牙膏式的习惯要尽早抛弃。
三、好的结构
遣造词句叫“文”,结构段落叫“章”。文章段落的安排是要有章法的。好的结构表现在两方面:
匀称完整,舒服顺眼,像好的建筑物。文章的整体和局部,局部和局部,都是和谐统一的,没有头重脚轻、尾大不掉、比例失调的感觉。
浑然一体。文章不管内容多么庞杂、意念多么曲折,脉络一以贯之,文章的起、承、转、合都围绕这一条脉络进行。形散神聚。文章是连贯的,互相联系的,是有内在逻辑性的,而不是零散的、破碎的。
四、会说话的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我们要让文章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看到眼睛,就能感触到文章的内容。
或明或暗,与主题相关,能传达或揭示主题。
有艺术性,有特点,有感染力,追求能让人耳目一新,刮目相看,过目不忘的感觉。
五、开头、结尾和过渡
传统文章的结构是三大块,理想的形式是“凤头、猪肚、豹尾”。
文章的开头是灵活的,但要把握两点:一是与主题相关,即使开始看不出来,后面总要有所关联,曲径通幽;二是有个人特色,与众不同,打上自己的烙印。
结尾是五花八门的了,有结论式、号召式、升华式、哲理式、设问反问式,可以果断刹车,戛然而止,可以抒发感想,意犹未尽。
过渡是对文章段落、段意的有意连接,避免突兀和断裂。有过渡句或过渡段,起桥梁沟通的作用,把看似不相关的内容巧妙联系起来。
六、练习
在学过的教材中举出比较好的有特点的文章标题。
举出几例好的有特点的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并说说好在哪里。
重点学习领会有关鲁迅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如何理解“结构先行”?











网友评论